打开手机,进入智慧养牛系统,就算是在办公室,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张林也会对所有牛场的情况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智慧养殖系统,肉牛就有了‘档案’,从出生到上桌都能溯源,包括它的父母、出生地、食料等均可查询。”张林介绍。
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是承担该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国有企业,在全县建有18个养牛场,每年存栏肉牛保持8000余头。去年年底,该公司秉承“降本增效”原则,自行研发了智慧养牛系统,安排公司技术人员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跑遍全县所有养牛场,让所有肉牛全部“入档”,实现智慧养殖、智慧管理,并申报了毕节首家“肉牛养殖配种监控数据集”。
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牛系统”
“智慧养牛系统除了让肉牛的信息可追溯,还能核算每月产出,分析全国各地的肉牛价格,以及推送一些有用的养殖技巧,在养和销上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天华说。
鸽子花农业公司申报的“肉牛养殖配种监控数据集”
叶天华介绍,有了系统的核算功能,每月的投入和产出一目了然,公司便可依据数据作出一些大胆革新。在食料上,公司用酒糟、曲草等代替豆粕,蛋白含量更高,缩短了牛的生长周期。同时,在周边回收豆腐渣、刺梨渣等,在县内回收青贮和黄贮饲料,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光是食料成本就缩减了30%。此外,依托系统的分析功能,公司把销售的区位和种类绑定,西门达尔销往贵阳、重庆、成都一带,安格斯肥牛销往广东,“架子牛”则销往宁夏、陕西一带,这样的绑定让所有种类的牛在所在区位卖到了好价格,从而增加公司营收。
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养牛场
因为肉牛信息能追溯,顾客可安心食用,加上牛肉质量好、口感佳,受市场青睐。今年上半年,鸽子花农业公司的肉牛销售已突破了5000万元,除了新购牛群,现存栏牛仍有6500余头,产值8000余万元,年产值超1.3亿元。“现在,我们开始乘着贵州文旅产业的发展东风延伸产业链,目前已在装修餐饮体验馆,以好品质、好味道吸引食客,同时研发肉牛干、牛干巴等肉制产品,依靠旅游“流量”让高山生态牛走出大山。”叶天华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恩宇
编辑 郑宇潇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