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走进听力中心咨询听力下降相关问题的时候,听力师往往会问到这个问题:家里长辈有听力下降吗?兄弟姐妹听力怎么样?是否有家族遗传呢?
这时候很多人会奇怪:听力下降也有遗传吗?
答案是肯定的,听力损失有一定的遗传概率,遗传性听力损失约占所有耳聋病例的50%-60%,主要分为先天性(出生即存在)和迟发性(青少年或成年后发病)两类。
目前已发现与听力相关的遗传基因超过100个,如GJB2基因突变,是东亚人群常见的致聋原因。
其遗传模式包括: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子女有50%患病风险;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子女有25%概率发病;
线粒体遗传:仅通过母系传递,如与氨基糖苷类耳毒性抗生素相关的基因遗传。
当然,并非所有的听力损失都会遗传。后天因素导致的听力下降就不会遗传,比如环境因素(噪音)、孕期感染、分娩时意外、后天耳部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通常不具备遗传性。我们生活中大多数听力下降者都属于此类。
但需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他们是后天听损,但也与基因相关,也具备遗传性: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如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头部外伤可能诱发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导致听力下降;
代谢性疾病关联:糖尿病相关听力损失可能与线粒体基因突变协同作用;
药物敏感性:部分人群对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的易感性受遗传调控;
老年性听损:年龄相关听力损失(ARHL)可能受多基因调控。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噪音暴露(>85分贝)、谨防摔倒、慎用耳毒性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等。条件允许的可以去做基因检测,避免相关基因携带者因后天损伤而导致听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