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大为改变,为信息获取与使用带来极大方便。与此同时,信息世界的风险随之增加,虚假信息大量产生、信息投喂成为常态、同质信息严重等情况突出,成为高效高质阅读的障碍。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孩子人工智能时代的阅读能力,实现阅读突围成为一大课题。
针对虚假信息,培养“破伪”阅读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呈现出海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伪并存、真假难辨,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比如,利用ChatGPT生成的文本质量很高,甚至可以假乱真,如何辨析文本信息真假,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一种必备能力。“破伪”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迫切。
“破伪”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同时要对信息来源作出可靠性判断,这些信息是来自官方权威媒体还是来自自媒体,一般而言,官方权威媒体的可靠性更大;另一方面在搜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比对,通过多途径、多来源信息的比对发现问题所在以及矛盾之处,经过去粗取精、去非求是,获得可靠信息与正确认知。
针对信息投喂,培养“破蔽”阅读能力。信息投喂,是指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用户搜索、点击信息的情况判断用户兴趣爱好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发送类似信息的行为。信息投喂的好处是,有助于用户快速集中地获取类型化信息。信息投喂的坏处是,容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溺于自己的兴趣领域。从信息获取与输出的角度,长期的信息投喂容易使人形成信息茧房。所谓信息茧房,是指长时间接触同类信息而形成的认知障碍。信息的类型化使得人只能在同类型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投喂导致信息茧房,由此形成信息遮蔽。所以,人工智能时代特别需要培养“破蔽”阅读的能力。
“破蔽”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对信息投喂的警惕意识与反思意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被信息投喂,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投喂的危害,所以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的出现。如果能够深刻认识信息投喂的危害并对其保持警惕,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信息;另一方面培养多类型、多方面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多类型、多方面的阅读有助于拓展信息面,也有助于尽可能防止被信息投喂。
针对同质信息,培养“破圈”阅读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阅读所接触的大多是日常生活资讯、人文社科方面的信息,自然科学方面的信息相对较少,这会造成同质信息限制,不利于拓展阅读视野与多维认知思考。与信息投喂以及个人阅读兴趣和习惯相关,长期的网络信息阅读会形成阅读舒适圈。在阅读舒适圈内所阅读的往往是自己感兴趣、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同质信息,同质信息会形成同质阅读圈层,使人在阅读舒适圈内打转。如果不能突破阅读舒适圈,那么在认知、能力等方面不会有大的突破与飞跃。打破同质阅读舒适圈,培养“破圈”阅读的能力,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需要。
培养“破圈”阅读能力,一方面是培养纵向“破圈”阅读能力。纵向“破圈”阅读就是对照以往的阅读领域,确立今后一段时期内不同的阅读领域,每过一段时间就跳出阅读舒适圈不断向新领域迈进的阅读。这就需要培养定期更新阅读领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横向“破圈”阅读的能力。横向“破圈”阅读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跨越不同领域的阅读,这需要培养多学科多领域多类型阅读的能力。通过纵向“破圈”阅读与横向“破圈”阅读的交织,实现立体丰富的阅读形态,助力人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给阅读带来了新的挑战,新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人们迫切需要培养“破伪”阅读能力、“破蔽”阅读能力、“破圈”阅读能力,以有效应对各种阅读障碍,提升高效阅读的质量。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8版
作者:李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