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走到第138届的广交会,“新”依然是其最鲜明的注脚。从首次增设智慧医疗专区,到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再到首次设立离境退税服务专区、首次AI辅助审图、首次实现APP办证……一连串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是广交会服务升级的亮眼标签,更是中国外贸“向新”“向智”“向绿”发展的清晰信号。
这些“首次”,是创新动能的集中释放。首次增设的智慧医疗专区是本届广交会最受关注的“新面孔”,不仅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加,更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对接数字医疗服务、终端应用等中下游产业链,助力智慧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首展产品近80万件,这些数字背后,广交会已然成为创新成果的“首秀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外贸的新质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
这些“首次”,是市场版图的多元拓展。本届广交会的全球“朋友圈”再扩容,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折射出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在贸促活动方面,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正是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动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广交会+全运会”双会联动,将消费场景从展馆延伸至全城,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向广交会采购商提供展销采购联动服务,一站式打通供应链资源,让国潮风尚通达全球。
这些“首次”,是服务水平的全面升级。从率先采用蓝牙+北斗+5G技术在10个展厅试点展位级导航,到首次在4个交易团试点自助制证,到首设“ASK ME”流动外语咨询服务,再到首设离境退税服务点,这些服务层面的“首次”看似细微,却直击展客商的痛点与堵点,提供了更智能、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参展体验。此外,广州地铁首次开通境外银行卡刷卡直接过闸,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增开晚班往返香港机场航线,近250家退税商店支持“即买即退”,服务升级的触角从展馆延伸至整座城市,让全球客商切身感受到“千年商都”的“软实力”与吸引力。
老地方,新故事。这些“首次”不仅属于今天的广交会,更属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外贸。或许下一届广交会,这些“首次”就成了“标配”,又有新的“首次”破土而出。正如珠江潮水日日新,中国外贸也在一次次“首次”中,把不确定变成新机会,把“老展会”变成“新引擎”。
文|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