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法新社报道称,巴基斯坦军方公布了此次夜间空袭阿富汗的伤亡情况。据统计,阿富汗及“巴塔”阵亡约200人,而巴基斯坦则仅损失23人,巴基斯坦几乎打出了10:1的战绩。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巴塔”——即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这个组织长期盘踞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巴基斯坦政府视为恐怖分子。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地区的恐怖分子一样,“巴塔”长期威胁着巴基斯坦的安全。该组织经常在巴基斯坦边境活动,侵占边境地区的领土,给巴基斯坦带来严重困扰。尽管巴基斯坦曾多次出动空军进行打击,但“巴塔”总是躲藏在阿富汗境内,巴基斯坦的努力一度未能取得决定性成果。
为了改变局面,巴基斯坦决定采取新的战略,直接针对“巴塔”高层进行“斩首”打击。10月10日至11日夜间,巴基斯坦空军对阿富汗的四座城市发起空袭,成功击毙了“巴塔”领导层的三名重要人物——诺尔·瓦利·马哈苏德、谢尔·扎曼和阿布·哈姆扎。巴基斯坦的空袭精准无比,据悉,马哈苏德在察觉到危险并试图驾车逃离时,巴基斯坦的“翼龙”无人机精准击中其车辆,导致其当场死亡。
巴基斯坦的行动立即引发了阿富汗的反击,阿富汗塔利班迅速集结兵力突袭巴基斯坦边境,导致巴基斯坦至少11名官兵阵亡。与此同时,塔利班还袭击了巴基斯坦的普什图省,宣称击杀了53名巴军,甚至在克什米尔省偷袭了巴基斯坦的警察训练学院,造成37名巴基斯坦官兵死亡。
截至10月12日晚,巴基斯坦已出动多架战机,对阿富汗境内的军事基地和前沿哨所实施打击。巴基斯坦军方发布的作战画面显示,阿富汗塔利班几乎无法反击,巴基斯坦的空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阻力,战局显得极为不对等。
阿富汗塔利班一直以来以其凶悍的战斗力闻名,尤其是在与美军的对抗中,塔利班曾展示过强大的抗争能力。那么,为何在这次冲突中,阿富汗塔利班却没能抵挡住巴基斯坦的进攻呢?
首先,在武器装备方面,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出动了JF-17“枭龙”和F-16战机,并配合使用“翼龙”无人机。此外,巴基斯坦还调动了122火箭炮、SH-15自行火炮等重型火力。尤其是巴基斯坦使用的雷石-6滑翔精确制导炸弹,对塔利班造成了极大压力。而塔利班则缺乏能够直接参与空战的空军,且没有精确制导炸弹,作战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其次,巴基斯坦采用了出其不意的战术。通过夜间空袭,巴基斯坦空军对塔利班进行多点打击,迅速摧毁了塔利班的防空系统。塔利班根本无法及时反应,更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整个战斗几乎变成一场“单方面屠杀”。
最后,巴基斯坦在情报上也占据优势。据称,美国提供了情报支持,通过卫星侦察等手段,巴基斯坦能够准确掌握塔利班的动向,从而精准打击敌方领导层。如果没有这些情报支援,巴基斯坦很难成功击中马哈苏德的车辆。
此外,阿富汗塔利班擅长游击战,依赖突袭和消耗战术,而这次巴基斯坦的快速打击战术有效削弱了塔利班的优势。虽然阿富汗塔利班在边境的袭击仍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总体来说,巴基斯坦在此次冲突中占据了明显上风。
综上所述,凭借装备优势、出其不意的战术和情报支持,巴基斯坦在这场冲突中轻松占得上风。然而,阿富汗塔利班依旧能通过游击战术骚扰边境,且与印度结成联盟夹击巴基斯坦,这使得巴基斯坦在长期的边境安全问题上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