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
第十三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
成都新增22个算法项目通过审核,
其中包括成都高新区14家企业的
16项创新算法。
▼
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主要承载地,成都高新区已聚集300多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其中四川省人工智能链主企业4家,成都市人工智能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
此批次获备案的成都高新区算法中,应用场景多为文本、图像视频、对话和多模态等方面的生成,并已在环境影响评价、农业、文化产业、智慧治理等领域有所落地。
环境影响评价领域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下属全资子公司—— 四川省科智汇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创新资源,自主研发 “科智汇川环评智能生成合成算法”。此次算法成功通过备案,既是对公司技术研发合规性的官方认证,更体现了研究院“科研+产业+合规” 一体化发展思路的落地成效。
科智汇川打造的集成本地专业知识库与大模型的环评智能系统,基于“科智汇川环评智能生成合成算法”,实现三大核心能力升级:
▷ 智能检索,依托算法对本地知识库的高效调用,秒级匹配环评所需政策、案例、技术规范等资料。
▷ 便捷管理,为企业用户提供智能化文档存储、分类与溯源功能,让环评文档管理更规范。
▷ 自动生成,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指令,快速生成符合环评技术规范的报告内容,大幅压缩撰写时间,助力环评工作提质增效。
文化产业领域
橙视科技自主研发的 “知著AI多模态智能生成算法”成功通过备案,并同时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技术支持者”双重角色完成备案,标志着橙视科技不仅在自有AI产品层面,更在对外技术输出服务的合规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面获得国家权威认可。
“知著AI多模态智能生成算法”深度融合了橙视科技长年的融媒体技术+运营经验,具备高质量的图文生成、语义理解与内容创作能力的算法,能根据用户指令智能生成流畅、准确、符合逻辑的文本和图像内容,还支持对生成内容的准确性、风格和安全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输出结果可靠合规,充分满足了AIGC内容创作、网络信息传播分析、舆情监测预警、智能机器人助手、知识库建设等多场景下的内容智能化生产需求。
农业领域
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也是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技术支持者”双重角色完成备案。“中国移动农业自然语言交互算法”,应用于文本生成场景,服务于企业端客户,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生成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的文本内容。“中国移动农业种植自然语言交互算法”,则应用于对话生成场景,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生成相应的文本回复,主要面向于农业领域。
据介绍,中国移动农业大模型是以deepseek、九天等业界一流通用大模型为基座,构建多模态行业大模型,深度聚焦农作物种植核心领域,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农业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先进的模型架构与丰富的行业数据,致力于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智慧治理领域
乐政科技打造的乐政AI智能体平台,采用多模态交互技术构建了“大模型为基础+知识精加工”为核心的专属AI智能体平台体系。以大语言模型作为交互中枢,融合智能体、多模态检索、数据问答等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跨模态知识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数据价值发现等功能,全面提升业务效率,推动政企智能化转型,实现服务效能与治理水平双提升。
乐政科技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为核心,“多模型融合+海量数据”为双引擎驱动,自主研发业内领先的行业专属智能体平台,结合集智能体开发、训练到部署的全栈服务体系,覆盖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赋能政府提质增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收,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行业专属AI 智能体全栈服务商。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按照“以算力引产、以场景育产、以生态强产”发展思路重点围绕算力基础设施、AI硬件、AI大模型、创新平台、场景建设、关键要素6大核心任务攻坚突破,现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据最新《四川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通告》,四川省新增4款已完成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模型中,有3款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业,分别是悠然产业通用大模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华栖云华生智媒大模型(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天绛·诸葛大模型(天府绛溪实验室)。截至2025年9月26日,成都高新区共有111个算法通过深度合成算法备案,7款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从算力基础设施破题、AI硬核产品破局、AI通用大模型破冰、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应用场景标杆示范、关键要素生态赋能等多方发力,全力冲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力求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
上一篇: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下一篇:这个重大产业基地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