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白色恐怖,残忍屠杀了大量共产党员、革命志士和无辜百姓。同年11月,国民党的西征军进驻武汉。桂军的胡宗铎和陶钧掌管武汉的卫戍司令部,继续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继续进行暴行。由于他们屠杀无数人,武汉市民称他们为“屠户”。
1927年12月的一天下午,胡宗铎和陶钧指挥士兵与日本租界的巡捕联手,围住了汉口日本租界的一处住所。不久,两名青年男子被押出来,他们是革命志士詹大悲和李汉俊。当天晚上九点,詹大悲和李汉俊惨遭杀害。虽然英雄早逝,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遗志并没有因此消失。李汉俊牺牲后,他的儿子李声簧投身革命,直至武汉解放;两个女儿也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延续父亲的革命事业。
然而,无论是李汉俊,还是他的孩子们,都少不了一个人的无私奉献,那就是陈静珠。
李汉俊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陈氏去世后,他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生活艰难。在这种困境中,陈静珠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1923年,李汉俊勇敢地向陈静珠表达了爱意,两人很快宣布了结婚的消息。这段婚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都不理解李汉俊的选择,认为凭他的地位和学识,应该娶一位名门淑女,而非一位文化背景平凡的女孩。然而,李汉俊并未因外界的议论而动摇,最终他在压力下与陈静珠结了婚。事后,人们逐渐明白了李汉俊的考虑。
李汉俊的女儿李声馥曾回忆道:“我父亲有两个考虑,一是他喜欢简朴的生活,认为一个勤劳朴实的妻子能够更好地帮助他投入革命事业;二是他知道我和哥哥年纪还小,无法得到妥善照顾,因此他希望找到一个贤良的后母来照顾我们。”
事实证明,李汉俊的选择是明智的。陈静珠不仅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还细心地照料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们,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
李汉俊将所有心力投入革命事业,连自己财产的所有权都毫不犹豫地捐出。婚后,他和陈静珠几乎一无所有,连婚礼上的西装都是借来的。李汉俊平日里衣着简朴,初见之人常常认为他不像一位大学教授,反倒像个乡下人。李汉俊对此笑着回应:“我穿得简朴一些,方便与工人接触。”
虽然家里经济拮据,李汉俊依然尽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革命同志。对于这点,陈静珠从不抱怨,反而默默支持。当孩子们问起“我们家为什么这么穷”时,陈静珠总是耐心地解释。
李声馥对继母的感情深厚,因为她从小就感受到继母如亲生母亲般的关爱。李声馥记得,父亲要求他们从小培养不怕苦、守纪律的品质,而继母则温柔且宽容。记得有一次,下雨天李声馥不愿去幼儿园,继母陈静珠看到外面天气恶劣,便心疼地说:“今天天气不好,孩子们又小,今天不去了吧。”虽然李声馥有了继母的支持,但父亲却坚决要求她去学校,甚至不能迟到。继母只能柔声劝导李声馥,最终她还是去了幼儿园,但继母的温暖一直深深烙印在李声馥心中。
大革命时期,李汉俊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而李声馥已经上了一年级,李声簧也读到了四年级。开学那天,孩子们考试结束后都在操场等待成绩下发,正当这时,天突然开始下细雨,学生们都被淋湿了。成绩出来后,雨依旧下个不停,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李声馥和哥哥也异常罕见地坐上了父亲常用的人力车回家。回到家,李声馥才知道,原来是继母担心他们淋雨生病,才让人来接。虽然李汉俊后来批评继母擅自使用公家的车,但李声馥始终记得继母的关心与父亲的教诲。
李声馥对继母最感动的是她对父亲忠贞不渝的爱情。那天,李汉俊和詹大悲被捕时,两人正在下棋。敌人闯入,用枪逼迫他们离开。陈静珠吓得不轻,但她依然冷静。看到丈夫穿着拖鞋,她关心地提醒他换鞋。李汉俊平静地回答:“不用换,我马上回来。”然而,李汉俊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陈静珠得知他们已在被押走后不久遭敌人杀害。看到李汉俊的死亡公告,陈静珠伤心欲绝,几乎昏厥过去,而她当时已经怀孕。
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被暂时关押,但身份特殊的他很快被释放,之后通过关系将李汉俊的遗体收拾好安葬。李声簧当时年仅十四岁,得知父亲牺牲后立即投身革命;而十岁的李声馥则跟随继母生活,直到李声簧的妹妹李声?出生。此后,陈静珠一人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抗战爆发。
抗战期间,陈静珠带着女儿们逃难,先到宜昌,后来又辗转到鄂西山区避难,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返回武汉。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陈静珠始终没有再婚的打算。解放后,她和李声馥一家住在一起,并继续照料着外孙,常常给他讲述外公的故事。
有一天,陈静珠对外孙说:“你外公和许多人一起死了,他们的妻子都再婚了,但我从没动摇过。因为你的外公不是普通人,他是做过大事的人,有学识的人,我只想把他的孩子们抚养成材,才对得起他。”陈静珠那朴实无华的话语,深刻展现了她对李汉俊的忠诚与深爱。
1964年,陈静珠带着对李汉俊的深深思念离世。在另一个世界里,李汉俊一定会感激她多年来的奉献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