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要买20架中国歼-10CE,印度慌了吗?别急,这出戏还没到高潮。
中国这两年做起军火生意,比当年卖手机还“卷”?据孟加拉多家媒体披露,孟加拉空军计划斥资22亿美元采购20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交付。而这22亿,不是“现款现结”,而是“十年免息分期付款”——你说说哪家网贷能跟上国家的节奏。
此事一出,国内一片沸腾,仿佛下一秒印度空军就要被“双面夹击”吓得扔盔卸甲。但如果你以为这是中国军工的“高光时刻”,那恐怕,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表象是军购,实质是战略赌博
孟加拉空军这次“升级换代”,看上去是一次单纯的技术更新,背后却藏着三大关键词:选边站队、地缘制衡、战略下注。
我们得先明确一点:孟加拉,不是巴铁。尽管地缘上同样被印度包围,历史上也有些恩怨情仇,但孟加拉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主旋律,向来是“务实”,而不是“对抗”。别看它现在要买中国战机,去年底还和印度签署了联合巡逻协议,防空雷达系统用的还是欧洲货。
这说明什么?它不是要变成“中国阵营”的一员,而是在用采购行为,换取话语权和谈判筹码。——你要理解,小国博弈,靠的从来不是对抗,而是“左右逢源”。
买的是战机,搭上的却是信誉和“外交溢价”
这笔军购的最大看点,不在飞机本身,而在付款方式上:中国开出了“十年免息分期”的豪华选项。
你听过哪个西方国家卖战机还能“0首付”?这不是军售,这是“外交助学贷款”。要知道,西方军售是带“捆绑条款”的——你得买我的备件、接受我的技术员、听我的安全建议。中国不一样:战机你拿走,后果你自负,政治我们不干涉。这听起来像是“尊重主权”,但也有可能是“甩锅机制”:只要能把战机卖出去,哪管你战后打成啥样。
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用一种“不问政治,现金到账”的方式,正悄悄构建一个全新版本的“第三世界军售模式”。当然,印度人自然不爽了——“我才是老大哥,怎么你去买旁边那家了?”但真正焦虑的,恐怕不是印度空军,而是印度的“地缘垄断权”。
战机性能到底如何?“击落阵风”真相几何?
国内报道一再强调,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击落阵风”,这是一种非常有民族自信的说法,但问题是:事实并未公开证明歼-10CE曾经击落“阵风”。 这就有点像你同学买了辆新车,你听说是兰博基尼,但拍照一看——好像更像台改装的“思域”。
歼-10CE确实是中国目前外销性能最强的战机之一,但它再好,也是“简配版”的出口型号。相比之下,“阵风”本身属于法国“国宝级”武器,在电子战和航程上占优势。别说击落,能打个平手,就已经值得鼓掌了。
更何况,真正决定战斗胜负的,不是单机性能,而是整个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而这一点,孟加拉军队显然还远未建立。所以,如果说这笔军购能让孟加拉“压制”印度,那纯属国产军迷的浪漫幻想。
从地缘角度看,这其实是一次外交投名状
把这次交易当成一次“卖飞机”,未免小瞧了中国的战略企图。你要知道,中国输出的不只是武器,还有战略信号。这场交易本质上,是在孟印之间“插一脚”,用军售当棋子,撬动南亚板块的一丝位移。而孟加拉也乐于拿中国的钱办自己的事,再回头向印度“压价”。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次居然没插手太多——或许他们早就知道,孟加拉买飞机是为了讨价还价,不是真要抱谁大腿。而中国呢?很可能也心知肚明。但对于手握过剩产能、急于扩大军火“朋友圈”的北京来说,哪怕是一场“虚高的单边爱情”,也足够做一波宣传了。
这不是“谁买了谁赢了”,而是“谁更会演这场戏”
这次军售,看似是中国赢得一笔大单,实则是三方博弈中一次互相试探的表演:孟加拉:想让印度知道,它不是软柿子;中国:想让世界知道,它不只卖电动车,也能输出战斗力;印度:看似生气,其实更担心的,是被挤出南亚的绝对主导权。
买飞机,不只是“买火力”,更是“买态度”。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这场地缘剧本的开篇——后面还有一连串的军演、谈判、制裁、外交风波等着登场。
你觉得,谁才是这场南亚军备剧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