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力度持续加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技术领域,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限制了中国从美西方国家获取先进的半导体设备。与此同时,美国还将多家在中国生产芯片的半导体公司移出了供应名单。其次,在贸易方面,为了保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限制了先进算力芯片对中国的出口。比如,H20芯片被视为“简化版”,与主流的H100和H200芯片相比,性能相差甚远。
然而,尽管美国加大了打压力度,形势却没有如美国所愿地向其倾斜。事实上,局势变得越来越均衡,以至于美国最强大的企业——英伟达,开始感到不安。
最近,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开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现如今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因此他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他认为,这样做有助于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提升美国的经济成就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且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虽然“几纳秒”是黄仁勋用来形容中国芯片技术进步的一种夸张说法,不能完全当真,但从黄仁勋如此急切的呼吁来看,背后有两个明显的目的。第一是中国巨大的芯片市场。当前,中国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几乎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领先的,其他国家如欧盟和日韩等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英伟达自然渴望占领中国这一庞大的算力芯片市场,借此巩固自己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只要人工智能产业前景保持向好,英伟达就能稳稳地赚取全球的利润。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技术追赶速度实在太快。中国已经将芯片产业视为国家战略重点,大量资源正被投入其中。本来,英伟达可以通过市场和技术手段进行打压,但由于美国政府的限制,英伟达难以采取强硬措施,反而让中国企业在此时崭露头角。像华为和寒武纪这样的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加速发展,其中华为通过集成技术,在算力上甚至实现了对英伟达的超越。若美国继续保持限制政策,反而有可能催生出强大的竞争对手,使得英伟达在全球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英伟达迫切希望能重返中国市场,借此通过价格战压制中国企业的动力,同时吸引中国顶尖芯片人才,为自己培养竞争力,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