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5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迎来了第一期新生报到。那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所学校未来不凡,虽然报名者众多,但最终被录取的只有四百七十多人。年仅21岁的陈赓,是其中之一。6月16日开学典礼后,他便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和学习中。广东当时局势动荡,风雨洗礼使得这一届学员很快成熟,成长速度令人惊讶。
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刚起步,自己没有强大的武装,只能依靠粤军、滇军等地方军阀。但这些军阀并不真心支持革命,更多时候把广州政府当成傀儡,一旦有利可图,便会听命于外国势力或北方的军阀,随时可能出手攻击国民政府。1924年底,孙中山响应冯玉祥北上北京,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清剿军阀的主张,这让各方反动势力不安。很快,盘踞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国势力和段祺瑞的支持下蠢蠢欲动,准备进攻广州。 为剿除陈炯明的威胁,1925年2月,以黄埔军校学员为主力的革命军展开了东征。尽管对手兵力达七八万,革命军不过一万出头,但在广东共产党人和东江农民武装的配合下,革命军连战连捷,先后攻下潮州、汕头等要地。初战顺利,士气高涨,然而后方局势突然恶化:6月,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勾结北洋势力发动叛乱,占领了广东省署和粤军总司令部,广州顿时陷入混战。 当时广州仅剩下一个团和政府机关撤退至珠江以南,江北被叛军控制,双方隔江对峙。代理大元帅的胡汉民对叛乱的态度软弱,甚至向叛军发电报要求受约束,结果被杨希闵嘲弄回电。这种局面下,陈赓在6月4日接到命令,潜回广州侦察敌情,为革命军回师讨伐做准备。 陈赓在军校和东征中表现勇敢细心,很快升任连长。侦察任务风险极高,没人愿意去,只有他主动请缨。那天夜里,他独自来到珠江边,伪装成一名生意人,穿着西装、领带和礼帽,准备找小船渡江。大多数船家都躲起来了,在沙面一带他终于找到一只小艇,船上一名瘦小、皮肤黝黑的女孩出来应答。她警告江北不安全,陈赓在她眼前亮出四五枚大洋做报酬,女孩立即答应,划船送他过去。 六月的夜晚闷热难耐,陈赓脱帽扇风,额头上露出的皱沟被女孩看出端倪,惊呼认出他是军人。陈赓坦诚自己是革命军,要过江去打叛军。女孩并不排斥,反而因为革命军在民众中有好名声而安心些。陈赓向她讲述这些年自己在军中、在长沙、武汉、上海见到的侵略与压迫,那些经历让女孩越听越信服。 正当两人交谈时,江面突然响起枪声,子弹在小艇旁呼啸。女孩吓得几乎失去知觉,船只失去控制在水中横摆。陈赓立刻上前,一手抓住船橹,一手拉着她的胳膊,沉声吩咐她掌舵。她颤抖着想跳水,陈赓却笑着挡在她面前,说:“子弹不会认人,先让我挡着,你再跳也不迟——大洋给你。”他的镇定和勇气稳住了女孩。两人配合,终于惊险地划过江,安全抵达沙面。 上岸后,陈赓又多付了两块大洋谢过姑娘,随后独自向广州的前线深入。这一段划过珠江的经历,不仅展现了陈赓初出茅庐却勇敢果敢的气质,也反映出当时广东乱世中普通百姓与革命军之间微妙的信任与支持。年轻的陈赓凭借阅历与胆识,在革命的风雨中迅速成长,成为那场历史洪流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上一篇:运动之后,如何进食
下一篇:如何买到返程票?官方支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