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究竟凭什么被评为“千古无二”,他又创造了哪三个世界第一?
力拔山兮气盖世。你可能听过这句诗,可别以为那只是文学夸张。
相传在项羽还没起兵的时候,他和叔父项梁去恒楚应征。到达恒楚府第,招募士兵。
可人家一看,年轻的项羽顶多十几岁,谁会信他有本事?有人冷嘲热讽。
可项羽走到院子中央,双手紧握那口重达千斤的大鼎,一用力“轰”的一声举了起来。院内所有人都愣住了:这小子,不简单。
就从那一刻起,项羽靠这一记“搬鼎”奠定了威名,身边一呼即应的追随者渐渐多了起来。短短数日,他便拉起了一支精骑军,威震一方。
不过,真正让他跻身世界第一的,还不止搬鼎这么一招。我们先说他第一个世界第一:神勇与气魄。
秦始皇在世时,天下戒备森严,谁敢轻言反秦?而此时,年少的项羽当面直言:“我可以取代他。”听到这句话,叔父吓得脸色发白,“你别胡扯!”可项羽自有他的自信。
成年后,他果真拿起了这句话的分量。
接下来是他的第二个世界第一:几乎百战百胜的战绩。你要知道,从他正式起兵到败给刘邦,前前后后打了七十多仗,总胜仗加起来,哪怕面对秦国最精锐的部队,他也能从容应对。
有一回,他和手下议事,众将士都忐忑:“这次对上秦最厉害的斥候,怕是难打。”项羽板着脸,说:“破釜沉舟,生死一线。”随即唬得敌军抖三抖,直线崩盘。还有一次,刘邦带着五十万大军紧追不放,项羽率三万人迎战,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
刘邦带着不到百人,仓皇逃到关中。短句急促,敌军弃寨溃散;长句铺陈,楚军一路高歌,直捣咸阳。
说他是“古今未有之神将”,一点儿也不夸张。
你以为这就够了?不,还没完。
他的第三个世界第一,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霸主。说起年少有为,汉朝霍去病单骑入匈奴,也不过二十二三,可项羽最早起兵抗秦时才二十四岁。
再过一年,在巨鹿一战,他带几万人连克秦军二十余营,彻底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天平。自此,他成了蔑视天下的西楚霸王,号令诸侯,无人敢反对。
任你英雄竞起,也只能附和他的威风。
这三点放在一起,项羽的确有骄傲的底气:他勇得惊天,打得惊人,年纪轻得让人咋舌。可正是这些“万人皆知的世界第一”,他也没能保持到最后。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建议动手斩草除根,可项羽却一再怜悯刘邦,说“兄弟一场,不忍下手”。项庄在台上舞剑,剑光如水,范增眼神死死盯着项羽,问他一句:“你还要等什么?”可项羽却只回答:“且看局势。”—短句急促,却又迟疑;长句缓冲,却在关键时刻没了胆识。
结果就让刘邦逃过一劫,从此翻盘。
更糟的是,项羽轻敌。他曾说:“破秦之后,天下楚我所有。”可当他真成了霸王,诸侯纷纷前来归附,几十位英豪都等着分赃。项羽却对内不信任,对外却示弱,没能趁胜追击。
等到刘邦真正积蓄力量、拉拢人才,楚汉相争便变成了持久战。而持久战,项羽吃亏。
又加上韩信、张良等一众文臣、智将为刘邦出谋划策,让他一次次陷入被动。
最后,乌江边上,项羽自刎。刹那间,他那虎将的硬骨头终于弯了。
咬破指尖,在石上写下遗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短短二十六个字,壮志难酬,却字字血色。
长句悲凉,却震憾后世。水流潺潺送走一代英豪,也让他“千古无二”的称号愈发纯粹。
到底是项羽赢得了最初的战役,还是刘邦赢得了最后的天下?很难一下给你定论。
项羽创造的那三大世界第一——超人般的神勇与气魄、几近百战百胜的战绩、最年轻的霸王身份——至今无人能破。可他也因仁慈、轻敌、用人不当而败走乌江。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