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低调举行了第二艘核动力航母——庞级航母的首块船体钢板切割仪式。这艘航母,已经公开宣传了五六年,是法国继“戴高乐号”之后的另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预计将达到7.5万吨。然而,这一开工仪式却没有像全球其他大国那样大张旗鼓。通常,任何一艘新型航母的建造都应该是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毕竟,全球能够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而法国这次的低调行动,反而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为什么法国对这项如此重要的军事工程采取低调态度呢?首先,庞级航母的建造周期非常漫长。与美国的福特级航母或其他新兴大国的航母项目相比,庞级航母的工期显得格外拖延。例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正式服役,经历了约8年的时间,甚至新舰“新肯尼迪号”的工期也达到了13年。而法国的庞级航母项目,从计划到服役,预计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最快也要到2040年才能完成,甚至可能拖延到2045年。这一漫长的建造周期,无疑让人对该项目的未来产生了诸多疑虑。
正是因为如此漫长的工期,法国方面可能并不完全有信心,甚至担心项目在未来会遭遇不可预见的问题。例如,项目的预算问题,或是设计中出现的技术挑战。庞级航母原定使用的两台压水堆,合计功率只有500兆瓦,这让法国的航母设计面临“戴高乐号”那样的困境——即动力系统过于紧张,无法完全发挥航母的潜力。此外,原本计划装备的电磁弹射器至今没有突破,法国很可能需要向其他大国购买现成的技术,而即使是美国的电磁弹射器也并未成熟。这些不确定因素让法国不得不采取低调策略,以免未来出现问题时,能够为自己留下一些缓冲空间。
虽然法国的庞级航母计划充满挑战,但它却给印度洋地区的婆罗多海军带来了希望。婆罗多海军一直在关注庞级航母的进展,并且已经与法国接触,希望将来能够引入这一项目。婆罗多海军看中的,正是庞级航母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它配套的舰载机阵风M。如果法国的庞级航母项目遇到困难,婆罗多海军可能会成为接盘侠,承担起这一项目的接续任务。
总的来说,法国庞级航母的建造虽然充满挑战,工期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但它无疑在全球航母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法国低调开工的策略,似乎也体现了对项目未来复杂局势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