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观察者网)
(文/陈济深 编辑/吕栋)
随着OpenAI在9月30日官宣视频创作软件Sora APP后,仅用四天Sora就登顶了美国APP Store的榜首,也让众多网友在创作的浪潮中不亦乐乎。
依托Sora推出了“参演”功能,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成为了这两天互联网最忙的人。他在网友们的创作中不断空降各个地点,做出各种不同的整活操作,还原度相当逼真,被网友们直呼“玩坏了”。
而除了奥特曼,皮卡丘也成为了Sora的热门创作对象,这只黄皮耗子在赛博世界似乎解除了封印,从士兵到大厨再到海盗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看到那么多皮卡丘的二创视频,不少人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面对诸多原模原样的皮卡丘素材,“东半球最强法务部”任天堂为何允许这个现象的存在,难道是任天堂和OpenAI达成了合作?
作为全球顶级IP,任天堂给OpenAI皮卡丘授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对于OpenAI而言,皮卡丘们可能真的是未来其商业化中最重要的拼图。
皮卡丘为何泛滥?
当前Sora平台上泛滥的皮卡丘二创内容,本质上是OpenAI“选择退出”机制与版权保护规则碰撞的产物。
在Sora APP上,对于版权内容采用的“选择退出”(opt-out)规则:平台默认所有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可被生成,只有版权方主动联系OpenAI申请屏蔽,才能阻止IP的使用。这意味着在任天堂正式提出“禁止生成”请求前,用户创建皮卡丘视频并未触发平台的过滤机制——这种“先使用后授权”的模式,成为二创内容爆发的直接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西半球最强法务部”的迪士尼已经明确通知了OpenAI其IP不能出现在Sora中。
在美国法律体系下,允许网友创作皮卡丘内容也存在法律风险。
尽管对于视频生成APP生成IP内容是否侵权存在争议,但是而Sora的训练数据与生成结果均涉及受保护的IP元素大概率涉及侵权。
在迪士尼等起诉Minimax和迪士尼、华纳兄弟起诉Midjourney侵权案中,都将未经许可生成版权内容作为核心起诉理由。
显然,任天堂作为皮卡丘的版权方并未允许OpenAI使用其角色,直接生成出皮卡丘相关AI内容的性质也比上述起诉更为严重。
奥特曼的商业化设想
那么宁愿冒着得罪最强法务部的风险也要用皮卡丘,海绵宝宝等经典IP形象,OpenAI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
10月4日,奥特曼发布了博客文章披露了其的公告中给出了破局方案——IP分成。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博客中表示:“用户生成的视频内容数量远超我们预期,而且许多视频的受众规模非常小。”“我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让视频生成业务实现盈利。”奥特曼称,公司计划与希望用户生成其角色的版权方分享部分收入。具体的盈利模式还需经过反复尝试(才能确定),相关计划将很快启动。
这也意味着,OpenAI试图通过精细化版权控制与收益分享模式,将“别人家的IP”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来源。
这一想法并非纯粹的天方夜谭。
有互联网创业者告诉观察者网,IP分成对于很多版权方其实极具吸引力,尤其是游戏和影视行业,很多经典IP被尘封已久,也很难找到变现渠道,如果能通过庞大的互联网创作基数跑出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案例,甚至还能收到版权费,对于版权方可谓是求之不得的操作。
同时其还表示,开放IP授权也是版权方直观判断IP热度的试金石,创作者们各个维度的创作通过数据可以验证角色的热度和大家的萌点,也为IP方后续迭代角色进行了市场验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4日OpenAI也明确表示“迪士尼已率先选择‘退出’,不允许旗下角色出现在Sora中”。
对于OpenAI和奥特曼而言,推进商业化是其不得不下的一步棋。
10月3日,OpenAI通过员工股份转让交易,估值飙升至5000亿美元,超越SpaceX成为全球最贵独角兽。
这一估值背后,是资本市场对AI技术变革潜力的狂热追捧,但也掩盖了其“高估值与未盈利”的核心矛盾——2025年上半年OpenAI营收43亿美元,研发支出却高达67亿美元,全年现金消耗预计将达85亿美元。
为支撑估值、兑现130亿美元的全年营收目标,奥特曼在Sora上线四天就暗示推进商业化进程也就不足为奇。
Sora上的皮卡丘们,本质是OpenAI在“创新自由”与“版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若能说服任天堂们打开授权大门,这些IP可能将成为源源不断的财富密码;若陷入版权诉讼泥潭,则可能是OpenAI在商业化上遇到的重大挫折。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场博弈的结果更具风向标意义:它或将决定未来AI内容平台是“野蛮生长的侵权洼地”,还是“多方共赢的生态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