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在日前举办的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壁仞、沐曦、昆仑芯、智谱、摩尔线程、面壁智能等30多家单位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的共同见证下,联合发布了《基于超节点创新联合体,打造行业智能体——智算应用“北京方案”》。
据了解,“北京方案”旨在联合人工智能芯片、系统厂商、大模型开发企业、应用创新企业,进一步发展超节点创新联合体,融合领先的多元模型算法,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行业智能体”,实现“国芯、国连、国用”,落实“人工智能+”行动。
按照《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2030年智能体的普及率分别要达到70%和90%。不同于一般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智能体不仅需要驱动多个大模型系统、频繁调用工具,智能体之间还有大量的交互,因而智能体对于延迟十分敏感,推理过程消耗的词元也远高于一般的人工智能应用。据有关机构估算,智能体消耗的词元数量10倍于大语言模型,推动中国日均词元消耗量到2030年将增长100万倍。具备更强扩展性、极低通信延时,可提供更大规模单机算力的超节点服务器成为智能体的理想承载平台。
超节点服务器是由几十、上百颗人工智能芯片,在有限物理空间内,通过具有极低延时的总线级互联技术和极简互连架构,整合而成的一个逻辑统一的紧凑计算单元,整个系统可以像一台超大号的“计算机”一样运转。超节点服务器要切实落地到千行百业的应用当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头部玩家专属”走向“全行业可及”,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价值,创造高效的生产力。
2024年,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下,浪潮信息等多家单位成立了“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超节点作为“北京方案”的坚实算力底座,浪潮信息凭借其在系统架构、标准制定、应用部署等领域的深耕积累,已率先完成技术布局,为“北京方案”提供关键的技术与算力保障,助力“北京方案”迈入生态共建与应用落地的新阶段。2025年,更多企业自发加入进来,联合体将推动不同领域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基于超节点平台,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开发智能体方案,实现技术与应用的良性互动,打通超节点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北京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基于开放技术生态,芯片、硬件、框架、模型、工具软件等各个领域均支持开放标准。联合体研发的各类方案统一多元算力芯片,支持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Kimi、Qwen等业界主流大模型及相关软件生态。浪潮信息基于元脑SD200超节点AI服务器,以开放的架构设计实现对多元算力芯片的统一兼容,并支撑多个领先大模型同时运行及多智能体实时协作与按需调用,目前已率先实现商用。
太初元碁首席产品官洪源告诉记者,AI正加速从“认知引擎”转向“智能行动主体”,而AI与数据深度融合也成为重塑创新增长的关键。“我们以高性能计算加人工智能作为突破口,推动AI与数据深度融合来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我们与合作伙伴成功实现AlphaFold3蛋白预测模型的全复现,打造了国产医药大模型;还构建全国首批面向新能源深度优化场景下的行业应用大模型基座,采用强化学习与高性能计算相结合的技术架构,支持高精度气象预测、极端天气预警、发电量预测等任务等等。”
据了解,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值规模达到了3500亿元,产业链布局完整,芯片多、模型多、应用多,累计备案大模型159款,约占全国3成,稳居首位,已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和2400余家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占全国半数。“北京方案”可以深度赋能整个AI产业链,将进一步强化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