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航母上的舰载机发展,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已经形成了歼35、歼15T、歼15D三驾马车的模式。但是,在我国发展、续建瓦良格号航母的初期,歼15战机项目,也面临其他项目的竞争,那就是歼10战机的双发中推计划。如果21世纪初期,我国选择了歼10双发中推方案,而不是歼15。那么,会出现多大的调整呢?
歼10A战机,2010年之前的主力
首先,我们聊聊我国航母的发展。2002年,我国历经艰难,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从乌克兰进口了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2004年,我国通过了至关重要的048航母工程。2006年,我国开始依靠自己的技术,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其实,我国航母计划开始推进的同时,也在考虑舰载机的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进入2010年代以后,我国推出了歼15系列战机。但是在21世纪初期,我国航母计划刚刚推进的时候,歼15战机计划,并不是没有其他项目的挑战。歼15战机,在苏33原型机、歼11B战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歼15系列战机,属于重型战机。对于吨位并不大的航母来说,会进一步降低航母的舰载机数量。
歼10双中推设想图
以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为例,大约只能搭载20余架苏33战机。因此,在我国发展舰载机的初期阶段,不仅仅只有歼15项目,还有歼10战机的双发中推项目。歼10战机项目,属于我国1986年开始的中型四代机项目,采用了1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2004年,歼10战机的白板型,开始小批量生产、装备部队。2006年,歼10A战机定型。
也许大家发现了,歼10系列战机的早期批次,采用了1台俄制AL-31系列发动机。单发战机,进一步发展舰载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各国发展的舰载机中,以双发格局居多,仅仅只有F35系列战机,属于例外。21世纪最初期的几年,网络上出现了歼10战机双发中推的概念和设计。
阵风M战机,准备蒸汽弹射
具体来说,参考欧洲台风、阵风系列战机的双中推模式,对歼10战机的框架、布局,重新设计一遍,推出双中推方案。从当年的设计构想来说,与法国海军的阵风M战机,非常接近。但是,歼10双发中推,仅仅是设想,并没有投入实际发展。因为,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根本不具备发现双发中推的可能性。
第一,在21世纪初期,我国缺乏技术可靠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其实,这个问题,进入2020年代才基本解决,而不是彻底解决。第二,如果重新设计歼10战机方案,整个项目几乎继续重新走一遍,投入的资金巨大,发展周期漫长,航母根本等不起。第三,我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苏33战机的原型机。上述三个原因相互影响,最终推动了歼15系列战机,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法国海军阵风M战机
按照2020年代的视角,重新评价歼15系列战机,大家非常满意。毕竟属于重型战机,拥有作战半径、挂载能力上的巨大优势。尤其是电磁弹射模式下,能够满油满弹起飞作战,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但是,在歼15系列战机刚刚出现的早期,网络上存在各种质疑,对歼15系列战机,提出了各种不足,例如“重型机不如中型机”等等。
大家非常怀念,当年的歼10双发中推方案。今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我国没有选择歼15项目,而是选择了歼10双发中推项目。那么,到底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美国FA-18E/F战机
首先,如果歼10双发中推项目,能够定型,那么,最多类似于“法国阵风”,属于中型战机。中型战机在挂载能力、作战半径上,远不如重型战机。如果解放军海军,航母上装备了歼10双中推方案。整个航母编队的制空作战半径,几乎被压缩了一倍。第二,在中型战机平台上,很难进一步发展电子战机,综合挂载能力,也会出现巨大差距。
美国FA-18E/F战机,最大起飞重量29吨多,已经非常接近重型战机的门槛。如果我国选择了歼10双中推方案,那么,肯定不会出现歼15D等特种机型。在综合作战效率上,肯定不会现在歼15T、歼15D。
歼15战机的基本型
我们以法国阵风M战机,聊聊中型战机的弊端。从一方面来说,中型战机的翼展、尺寸比较小,搭载中型战机,有利于提高舰载机数量,对于轻型、中型航母,非常合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型战机的弊端很明显。以法国阵风战机为例,机内燃油量只有4吨左右。由于机内燃油量不足,阵风M战机,在实际作战过程中,经常需要挂载3个大型副油箱。
歼15T、歼15D混合编队
挂载副油箱以后,重载挂载能力,已经被全面削弱。与中型战机相比,重型战机的优势明显。以歼15T战机为例,机内燃油量8吨以上,不需要挂载副油箱。在电磁弹射模式下,挂载能力全面施展。毕竟,歼15T战机,拥有6个重载挂点,这是中型战机“做梦都不敢想的”。言而总之,当年,我国选择了歼15,放弃了歼10双发中推方案,非常正确,有先见之明。
歼35战机,电磁弹射起飞
关于解放军各种机型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