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还记得5月的那场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击落了多架印度空军战机,包括阵风、苏-30MKI、幻影2000和米格-29。这场战绩,让歼-10C真正打出了名气。
歼-10CE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表现?关键在于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三代半战斗机。它不仅是我们在三代机基础上升级改进的第一款半隐身战机,而且在气动布局、雷达、传感器和发动机上,都做了全面的优化。
先说它的设计。歼-10CE采用的是鸭式气动布局和气动一体化机身。机体上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强度。它还加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套雷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先进的。我们的电子元器件工艺本身就领先一代,用在歼-10CE上,优势就更明显。
除了雷达,歼-10CE还增加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大家注意到座舱前面那个鼓包了吗?那就是红外系统。它的作用是,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也能发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标。配合雷达和预警机,歼-10CE能做到“隐蔽接敌”。这种组合,让它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非常强。
进气口的改动,也是歼-10CE的一个亮点。它把原来的进气口改成了“棒式进气口”。这种设计原本只在第四代隐身战机上才用。现在应用到歼-10CE上,不仅能遮蔽发动机叶片,降低雷达反射,还能减少阻力、提升效率。这对提升隐身性能非常有帮助。
座舱盖也做了改进。它镀了一层特殊的膜,可以有效阻挡雷达波进入座舱。因为座舱里有飞行员、座椅和设备,这些都是雷达反射源。加了镀膜以后,整体隐身性能就更好了。同时,它的机身表面还使用了吸波涂料,进一步压低了雷达反射截面。最终,歼-10CE在前向和侧向的雷达反射面积被大幅压缩,真正做到了“半隐身”。
那什么叫半隐身?简单说,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在一平方米左右,甚至更低。这个水平比普通三代机小很多,虽然比不上完全隐身的歼-20,但已经能在实战中占据巨大优势。而且,它的成本比隐身机要低得多,性价比极高。
这次长春航展上展出的歼-10CE,还有不少细节升级。大家仔细看机身,会发现多了不少新天线。这说明它的电子对抗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采用的是综合电子战系统,集成了侦察、干扰和防护功能。垂直尾翼上那个长条状的装置,也是电子战设备的一部分。
发动机方面,歼-10CE已经换装了国产新型发动机,推力和推重比都有明显提高。这让它在机动性、爬升率和持续作战能力上,都有了更强的表现。
当然,光有好平台还不够,歼-10CE的武器配置同样很亮眼。它能挂载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和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
霹雳-15的射程能达到200公里左右。它采用双脉冲发动机,中段用惯性飞行,末端再次点火,提高机动性。它的导引头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即使在末段几十公里的距离内,也能牢牢锁定目标。只要被霹雳-15捕捉到,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霹雳-10则是近距格斗的王牌。它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能直接识别目标图像,不容易被干扰欺骗。它的离轴发射角接近90度,意味着敌机在侧面,它也能直接发射进行攻击。这在近距格斗中非常致命。
除了空空导弹,歼-10CE还能挂载空对地和反舰导弹,作战任务非常灵活。无论是制空、对地打击还是海上攻击,它都有能力胜任。
正因为有这些设计和装备,歼-10CE才能在印巴冲突中打出战果。它不仅仅是一款“性价比高”的出口机型,而是真正经过实战验证的优秀战机。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长春航展上,歼-10CE被单独陈列,成为明星展品。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成熟,也说明我们的战机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