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深圳一家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补班之争引发热议。因台风放假两天(9月23日至24日)耽误工期,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公司为确保货物及时发出,决定让员工27日补班一天,却被员工投诉至劳动部门。随后公司“顺应”要求取消补班,但也宣布取消包括14天年假在内的所有额外福利,假期具体的年假放假时间可以参考国家规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平时没有任何加班,上班都是朝9晚6,我们的善意却得不到某些员工的理解。”(澎湃新闻)
补班一天被举报,却阴差阳错地,成了被全网网友艳羡的“神仙公司”,人类的悲喜果然并不相通。按照统一安排,节前最后一周,只休息周六一天。这仅有的休息天,竟也要被喊来加班,这听上去确实有点惨无人道了。该司员工由此举报,很有点“打工人硬刚无良老板”的意思,只不过,随着该司陆续曝出“全员14天年假”等消息,舆论风向瞬间扭转。打工人之间的共情、力挺,置于具体事件、具体语境中,仿佛又多了几分“深明大义”的色彩。
习惯了加班的公司里,正常休假,约等于惊喜。习惯了“不加班”的公司里,偶尔的补班,都近乎罪恶。根据该司负责人单方面的说法,“我们公司平时没有任何加班,上班都是朝9晚6”“为确保货物及时发出,才决定让员工27日补班一天”……按理来说呢,准时上下班、尽量不安排加班,也属于本分。可在当下的职场生态内,能守住这种本分的公司,已然是珍稀物种。偶尔一次的“额外加班”,就遭员工毫不留情地举报,老板的意难平,也算情有可原。
一贯坚定站队牛马阵营的网友,在此事中,难得一见地发出了“老板也不容易”“大家应该将心比心”的声音。所以,网络舆论场,在很多时候,还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当然,也没必要把这事上纲上线解读为现代职场版的“农夫与蛇”,须知“员工”并不总是一个协调一致、统一行动的集体,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该司这回举报补班的,大概率只是少数人、个别人,这并不代表员工群体的共同立场。既然如此,该司怒而取消所有的额外年假福利,是不是有迁怒之嫌呢?
良好的公司氛围、劳资关系来之不易,公司好、员工好,这是相互成全的过程,而绝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这家“订单在手,仓库爆仓”的公司,发展得如此之好,很难说没有员工的功劳。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就算是“神仙公司”,若是因为这回的风波而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意螺旋,离心离德,总归也是经不起折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