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谷物出口免税政策闪停:70亿美元配额三天抢空 短短72小时内,阿根廷政府为刺激出口而设立的70亿美元免税配额就被抢购一空。9月24日,阿根廷国家财政机构ARCA发布公告,宣布根据第682/2025号法令,大豆、玉米、小麦及其加工品,以及牛肉和禽肉的出口税将立即恢复征收。这场被农业从业者称为免税狂欢的特别政策,从9月22日开始实施到提前终止,仅维持了不到三天时间。
这场免税政策的初衷十分明确:阿根廷政府急需美元外汇来稳定持续波动的比索汇率。按照原计划,这项政策将持续到10月底,或者直到出口申报总额达到70亿美元为止。但市场的反应远超预期——在政策生效后的48小时内,出口商们就几乎清空了整个配额。 阿根廷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场出口冲刺主要集中在9月24日单日完成。令人惊讶的是,在政策实施的前两天(9月22-23日),申报出口量仅有3万吨,而到了总配额1140万吨的零头。具体来看,大豆加工产品以470万吨的申报量领跑,其次是270万吨原大豆和180万吨面包小麦。 这场出口热潮背后,中国买家的身影格外醒目。据路透社报道,在免税窗口开启期间,中国进口商一口气签下了约20船阿根廷大豆,总量达到130万吨。这种临时性的价格优势让阿根廷供应商成功从美国同行手中抢占了部分中国市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国大豆出口商在中国市场仍面临诸多限制。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出口税恢复征收前几个小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还在社交媒体上预言这一税收优惠即将终止。这位财长同时透露,美阿两国正在商谈一项高达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缓解阿根廷的资金困境。贝森特证实,美国计划通过外汇稳定基金购买阿根廷主权债券,并提供紧急融资支持。不过,在9月23日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与美方代表的会谈尚未就最终条款达成一致。 作为全球重要的粮仓之一,阿根廷农业出口的这波闪电战,既展现了该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凸显了这个南美国家对外汇收入的极度渴求。这场短暂的免税盛宴,就像给疲软的阿根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虽然药效来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