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浦江创新论坛——2024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外知名科技创新智库的科学家和政策制定专家相聚一堂,探讨“新时代的科学学”这个议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参会嘉宾,在会上发布了《科学学上海倡议》,旨在推动科学学的与时俱进、咨政益世和合作共享,呼吁政府、科技界、产业界、智库界等相关各方携手构建全球科学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这一学科快速创新发展。
科学学是关于科学与技术的科学,致力于研究科学和科学活动的发展规律,进而促进科技政策的制订、科研管理的改进,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后,在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和倡导下,科学学一度成为一门“显学”,用于指导科研实践活动。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重新重视科学学。一批专门资助科学学的项目相继设立,众多科学学论坛和会议陆续出现,多个专门研究科学学的新机构宣布成立。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参会嘉宾共同发布《科学学上海倡议》。
这个研究科学的学科为何迎来复兴?《科学学上海倡议》指出:首先归因于科学技术的变革和新研究方法的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材料与生物技术的深入融合,推动了新一轮科技变革加速发展,并且催生了新的科学范式、科研组织模式。科研活动日益数据化,加之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正推动新的科学学方法论出现。
新时期科学学的复兴,还源于科学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更加复杂。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复杂的关联,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迫切需要科学学来回答。
上海是中国科学学的重要始发地。1980年,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成立,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科学学研究所,也一直是中国科学学的研究重镇。今天,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学会议,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科学学的契机。
“有很多问题值得科学学研究,比如‘负责任的创新’问题。”哥本哈根商学院组织系教授艾伦·欧文在演讲中说,科技创新的目标应与更大的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科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然而目前,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种科创排名并没有纳入社会发展目标,这不利于推动“负责任的创新”。
与会嘉宾共同为“新时代的科学学”点赞。
对于丹麦学者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表示认同,他认为科学学研究要关注科技创新的四个价值——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如果科研人员在选择课题前思考这四个价值,那么后续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可能会降低很多。”
穆荣平说,今年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0周年,科学学在科创中心建设道路上大有可为。科学学专家在研究创新政策时,要关注创新系统能力建设,思考如何将这种区域能力建设推向科技创新链的前端,并使其更系统化。这方面,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科学设施布局和运营值得研究。张江大科学设施集群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应产生越来越大的系统效应,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