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彭雨田 周晓凤
从2016年4月29日白马隧道开工,到2025年9月底全线通车,九绵高速历时9年零4个月终于即将建成,若是在平原地区,修建一条全长约246公里、双向4车道的高速公路,工期仅需4年。九绵高速为何修了这么久?9月22日到23日,记者试跑九绵高速,当车子一路在高山峡谷穿行,海拔从500米向2300米爬升时,答案也呼之欲出。
地形地质极其复杂
穿越多条断裂带
9月22日下午,记者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互通乘车启程,沿着九绵高速一路经过绵阳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抵达阿坝州九寨沟县,从平武县开始,公路两侧都是峭壁陡崖,车子在隧道、桥梁中穿行。九绵高速桥隧比82.15%,主线桥梁131座,隧道45座。
“这条高速沿线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穿越塔藏断裂、虎牙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等多条断裂带。”四川省公路设计院一分院副院长周海波说。复杂的地质条件,是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平地特大桥
以全线历时近9年打通、最后一个完工的“卡点”工程——白马隧道为例,全长13公里的隧道穿越9个断裂构造带,施工中遇到了软岩大变形、瓦斯、深水等多项挑战,如同在“豆腐块里打洞”,这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平静”穿过十处环境敏感带
为保护裂腹鱼历时两年调线
九绵高速另一大特点是穿越了十个环境敏感带,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裂腹鱼保护区”)。
蜀道集团川高绵九公司副总经理徐迪告诉记者,路线从平南到江油约56公里穿越裂腹鱼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团队历时两年对这一段路线进行调整优化,最终敲定了增加桥梁跨径+隧道绕行穿越的方式“平静”地通过保护区。
九绵高速沿线。 蜀道集团供图
在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97公里段落,桥隧比高达95%,仅占用公园岷山片区总面积的0.027%,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割裂、阻碍几乎为“零”。当然,大规模的桥梁、隧道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不仅如此,项目施工中还增加了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例如,全线弃渣场从79处减少到19处,减少弃渣600多万方;尽量白天施工,减少夜间作业,也是为了不打扰动物。这样“谨小慎微”的施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