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是铁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列车能够在崇山峻岭间自由驰骋。铁路隧道工程师是如何“炼”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二号洞总工程师夏荔的故事吧。
狭“道”相逢初启蒙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穿越铁路隧道的感受。9岁那年,我坐列车去探望父亲。当列车穿过一条狭长的隧道时,突如其来的光线变化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原本的明亮、宽阔瞬间被黑暗、狭窄替代。大约过了两分钟,列车驶出隧道,阳光刺眼,却让我感到了暖意。这番新奇、刺激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见到父亲后便不停地问他有关铁路隧道的问题。父亲是一名铁路测量工程师,他找出那条隧道的资料给我看,并计算出那列列车穿越隧道的时间只有40多秒,并没有两分钟那么长。原来,是环境变化让我感觉时间变慢了,这惊奇的发现使我对隧道的兴趣更浓了。
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包括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知识(例如工程力学、地下水工程、工程地质、开挖技术等),以及一些特定的计算机知识以便进行工程设计与分析,还要掌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必要技能。
其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工程师,我们必须具备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发现,锻炼自己挖掘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对于一名工程师而言,实践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时代的我,每年都会用一半的假期时间在工程现场实习,通过实践来熟悉工程流程、掌握职业技能。从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是工程师宝贵的财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009年,我正式成为一名铁路隧道工程师,参与兰渝铁路(兰州至重庆)中胡麻岭隧道的修建。兰渝铁路是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之一,全长850公里,历时9年完工,而其中有一座隧道足足挖了8年,这就是地处黄土高原的胡麻岭隧道。胡麻岭隧道全长13.6公里,号称是当时最难修的隧道之一,特别是最后的173米,我们足足用了6年。
兰渝铁路不仅连接了兰州和重庆,也串起了十余个国家重点贫困县,是振兴贫困地区的希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和同事过着现场—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查阅的资料、画出的图纸装了满满几大箱……最终,我们研究出了一套适用于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的挖掘方案,创造了如“九宫格作业法”的创新性施工方法,让隧道的施工得以继续开展。
2017年6月19日,我们终于打通了胡麻岭隧道最后的173米。至此,兰渝铁路全线贯通。胡麻岭隧道贯通时,我见到了隧道对面的父亲。那一刻,我明白了铁路隧道工程师这份职业的重量。
作为一名铁路隧道工程师,
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知识,
更需要应对困难的能力和敢于坚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