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文化传薪·县域焕新——主流媒体社长总编看松阳活动”启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主流媒体社长、总编辑和资深记者走进松阳,感受现代科技为松阳注入的活力,触摸千年古城沉淀的历史底蕴。 记者 吕倩雯 李荣洲
现代科技赋能城市发展
在松阳县城,无人驾驶公交车正穿梭在街头巷尾,成为市民游客的出行新选择;在松阳县农村物流共配中心,无人物流配送车以近40公里的时速将快递配送至指定点位;在南城区块,无人驾驶环卫车满电状态下可连续清扫4-8小时……
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 黄于悦 摄
松阳之窗智慧交通馆作为展示松阳交通发展与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呈现了松阳交通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馆内通过图文展板、动态模型、互动屏幕等多元形式,清晰梳理了松阳从传统路网到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演进历程,重点展示了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的落地应用。该平台集成道路监控、交通流量分析、信号智能调控等功能,可实时监测县域内主要道路通行状况,为交通疏导、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与管理精细化水平。
参观松阳之窗智慧交通馆 黄于悦 摄
松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线路覆盖城区部分核心路段,车辆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类传感器设备,可自主完成路径规划、障碍物识别、红绿灯识别、自动停靠等操作,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不仅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选择,更成为松阳探索智慧出行、打造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当地以科技赋能民生的发展理念。
松阳之窗智慧交通馆
近年来,松阳积极抢滩前沿赛道,大力培育以智慧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产业,先后入选浙江首个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试点县、现代化交通产业集群试点县、浙江交通强国试点。今年一季度,综合交通产业实现产值22.88亿元,较去年同期12.25亿元的产值增长86.74%。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松阳县水利博物馆系统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情况及松阳近现代水利建设历程与成果。馆内收藏了大量与水利相关的榜文、碑刻、古籍文献、工程图纸,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方式,生动再现了松阳先民治水以及用水的智慧。博物馆全方位展现了水利事业对松阳农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馆内还重点介绍了松阳近年来在松古灌区保护开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举措,凸显了“水利为民”的发展初心,为参观者搭建起了解松阳水利历史与现状的重要平台。
参观水利博物馆 黄于悦 摄
在松阳老街,沿着青石板路慢行,仿佛触到古城跳动的肌理。松阳老街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保留了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老街上,既有传承数十年的传统手工作坊,如打铁铺、竹编店、茶馆,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文创小店、特色民宿,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生。
漫步松阳老街 黄于悦 摄
漫步老街,人们不仅能欣赏到江南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更能感受到松阳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当地通过修缮古建筑、引入新业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老街既保留了“古味”,又焕发了“新活力”,成为展示松阳历史文化、承载市民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
松阳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