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展示人工智能技术走向产业应用的场景 羊城晚报记者 李论 黄城栋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孙牧 江皓轩 古司祺 梁怿韬
9月23日,随着4个产业论坛及参赛项目路演的结束,为期近5个月的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落下帷幕。当天,组委会对所有项目的冠亚季军进行现场颁奖;新一批15名“琶洲领军算法师”获现场颁证;4个参赛项目获提名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吴文俊奖”)。现场达成的多个合作意向,将帮助多个参赛项目在广州孵化。
优秀项目可享多重孵化保障
在23日的生态赋能大会上,新一批15名“琶洲领军算法师”获现场颁证。据悉,从首届比赛举办至今,已经有56人获得“琶洲领军算法师”称号。截至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获得“琶洲领军算法师”的算法优秀人才,帮助广州市海珠区落地了170个人才团队,为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输出十足动力。作为回报,今年起获“琶洲领军算法师”的优秀算法人才,拥有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此举能让相关人才专心工作和研发,减少论文撰写压力。
同在生态赋能大会上,蚂蚁集团的AI智能管家AQ、动悦信息的夸克曼大模型、趣丸科技的趣丸千音大模型、来牟科技的LYMOW One智能割草机器人等4个琶洲算法大赛参赛项目进入“吴文俊奖”提名名单。据了解,“吴文俊奖”以人工智能先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名誉理事长吴文俊先生命名,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2025年9月,琶洲算法大赛正式纳入“吴文俊奖”官方提名名单,其优秀获奖项目将有机会直接参与这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的评选,标志着琶洲算法大赛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的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算法等科研项目,需要大量资源孵化。在23日的生态赋能大会上,同期举办了琶洲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暨琶洲算法大赛项目进驻琶洲模方签约仪式。这项由海珠城发集团牵头的签约,一方面让琶洲算法大赛的优秀项目,可享受规模达10亿元的琶洲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则享受北京清华科技园及广州琶洲华新中心的“技术策源+产业落地”双重保障。一举解决人工智能、算法等产业在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场地投入等难关。
他们为琶洲算法大赛点赞
“琶洲算法大赛始于广东,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人工智能盛会。”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9月23日通过视频连线广交会堂现场。他认为琶洲算法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人才、行业伙伴和学术机构。衷心祝愿众多参赛选手在大赛中收获真知灼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持久动力。
“琶洲算法大赛,已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赛事,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落地转化的重要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丽表示,广州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琶洲是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的核心区,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希望大家用好这一平台,把握机遇,携手合作,共同谱写数字经济新篇章,共创绘制人工智能的新蓝图。
“历经四届沉淀,琶洲算法大赛从区域性赛事,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算法盛会。”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者颁奖。他在致辞中表示,琶洲算法大赛必将有力推动创新思维碰撞、创新技术交流、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