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离开实验室,站上会场?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为什么要来浦江创新论坛?”在浦江创新论坛“未来健康: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张文宏抛出了这个问题。
他接着答道,如果做基础研究的目标,只是发一篇《自然》或《科学》,那的确不需要来;但如果我们做基础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类健康的难题,解决消除传染病的突出问题,那就应该来浦江创新论坛。
在全球健康领域,传染病的消除工作关乎全人类的福祉,这需要各国携手共进。结核病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疟疾同样给众多地区民众带来沉重负担,尤其是在一些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结核和疟疾防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们看到上海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85岁,香港也可以达到85岁;但是我们今天仍然会看到:全球每年有超出1000万结核病患者,我们仍然会看到:中国在全球结核病新发病例数依旧排在第三——意味着在传染病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鸿沟。”张文宏说。
他表示,今天,创新散布于各个领域,器官可以移植,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再影响人们的期望寿命……
但是难以想象,影响了人类历史几千年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结核病、疟疾,在今天仍然会在上海以及全球各个角落发生——尽管上海是结核病的低发区域,发病率是20/10万,但不代表结核病完全得以消除;中国在消除疟疾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世界上很多国家仍然面临疟疾造成的大量生命流逝。
“如何跨过鸿沟?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里,汇聚了科学家、政府机构和慈善机构。”张文宏说,“即便我们发表了更多一流的科学论文,如何落地始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它越过高山,越过大海,跨越科技的鸿沟,跨越彼此之间交流的鸿沟。”
张文宏自豪地表示,在传染病消除的路上,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永远是大家共同的伙伴,“团队在中国结核病高发地区,让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价格下降了90%以上,达到了80%以上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
他还透露,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结核病检测试剂,能够快速、简便地检测舌拭子中的结核核酸。在结核病高发区,每1000人中能发现五六位病人,但成本降低到不到1美金。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未来健康: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致力于把中国在疟疾消除过程中的策略、防治体系建设、药物研发应用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向全球分享,助力其他国家更好地开展这些重大传染病消除工作。 同时,面对传染性疾病,新型、更好更便宜的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研发和推广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能让更多人受益,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群。
今天的论坛上,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成立,并举行了理事聘任仪式。
记者: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