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策略和投资领域,有一句日本老话:“頭と尻尾はくれてやれ”,意思是“把鱼头和鱼尾让出去,只吃中间的部分”。
这句谚语为交易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强调了一种谨慎的交易策略:聚焦价格趋势的“鱼身”部分。
“交易和像吃鱼一样,不要吃鱼头,也不要吃鱼尾,只吃鱼身就行。”这句话听着形象,其实背后是很实用的交易思路。本质上建议交易者专注于价格趋势的中段,避开动荡的开头和结尾。
让我们拆解这个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 避开“鱼头”(初始阶段)
正如你不会去吃鱼头——因为那里骨头多、肉少——交易者也应当避免在股票刚刚启动上涨时就贸然追进。
在交易中,这意味着不要在股价刚抬起头、开始转向时就冲进去追高。
✋ 跳过“鱼尾”(末端阶段)
同样地,鱼尾往往肉少且难以取用,交易者应在趋势彻底耗尽之前退出仓位。
这样可以在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时锁定利润,避免因贪婪而陷入突如其来的反转。
👍 聚焦“鱼身”(安全价区)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聚焦价格趋势稳定的中段。在这个区域,交易者能找到相对安全的入场或出场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追逐动能或死守仓位带来的风险。
➳ 鱼头:看着香,其实不好下嘴
某个交易标的启动初期,就像鱼头刚探出水面,吐着小气泡,看似有戏。往往是小阳线、小阴线刚出现,趋势刚萌芽。问题是,这个阶段很难判断是真启动还是假动作。也许这是大涨的第一浪,也可能只是反弹的烟雾弹。如果贸然冲进去,风险大、胜率低,所以最好先别动手。说白了,别去抄底、别去摸顶,底和顶都是走出来的。
➳ 鱼身:肉多骨头少,最值得下筷
行情一旦走出来,第二浪回调不破新低,第三浪突破前高,这时“鱼头”和“鱼身”的分界线就出来了。这一段就是所谓的“鱼身”——价格走势相对顺畅,阻力小、支撑强,市场共识度高,成交量往往也放出来了。正因为如此,这一段涨跌幅最大,也是最容易赚钱的一段。
实战上,等突破颈线位后再跟进,往往更安全;每次小回调,反而是加仓良机。第三浪就是“肥肉”最多的一浪,值得耐心等。
➳ 鱼尾:看着热闹,其实扎嘴
到了行情尾声,就像鱼尾,虽然还有肉,但已经不多了。这个阶段可能出现连续大阳、甚至涨停,散户跟风最疯狂,主力却在悄悄出货。再冲进去,很容易高位站岗,最后连肉没吃到,还被鱼刺扎嘴。这就是为什么高手不去碰“鱼尾”。
一点耐心,胜过一身冲动
做一个趋势追随者还是不错的。华尔街传奇交易员米勒维尼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获得最低点,也很少拿到最高点,就像一条鱼,我不吃鱼头和鱼尾,我吃到中间那部分优质的肉就足矣。”
交易市场就像徐翔说的那样,是个永远循环的流水席,菜品总会上一道接一道,但都有节奏和鼓点。当你看到别人正在大快朵颐时,别急着跟风;等他们被“鱼刺”扎得嗷嗷叫、不敢动筷子时,下一条更肥的鱼就要端上来了。耐心等“鱼身”出现,远比到处抢“鱼头”“鱼尾”更稳。
不管你是做长线、中线还是短线,“鱼头”、“鱼身”、“鱼尾”这套思路都能用。浪大浪小不重要,关键是找准那段肉最多、骨头最少的行情,吃到“鱼身”就行了。
总结
“只吃鱼身”的交易策略,鼓励交易者保持纪律、耐心与风险控制。不抄底,不摸顶,耐心等突破,顺势吃“鱼身”——这是比追高杀低更简单、更有效的交易策略。
虽然追逐极端价格波动充满诱惑,但这样的路径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脆弱性和潜在损失。通过采用专注于趋势稳定中段的交易策略,交易者能实现更平衡、更可持续的交易方式。这提醒我们,在不可预测的金融市场中,智慧交易与资金保护永远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