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海军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作为该地区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泰国海军长期保持着区域领先地位。然而面对周边国家海军力量的快速崛起,泰国终于按捺不住了。
近年来,印尼海军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短短五年间,印尼就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军购:从意大利购入6艘欧洲多用途护卫舰、2艘导弹护卫舰和2艘迪·莱费尔级巡逻舰,还获赠2艘西北风级护卫舰。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引进英国技术,在本土建造2艘箭头140型护卫舰。加上此前装备的8艘西格玛级,印尼海军将拥有20艘现代化护卫舰,其中10艘排水量超过5000吨。这种发展态势让印尼海军优势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菲律宾海军也在迎头赶上。2016年从韩国引进2艘何塞·黎刹级护卫舰后,2021年又追加订购2艘马尔瓦级。虽然受限于军费预算无法采购大型舰艇,但相比过去依赖二战老舰的窘境,如今拥有4艘现代化中型舰艇的菲律宾海军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比之下,泰国海军的发展明显滞后。近些年仅新增1艘韩国制造的他钦河号护卫舰,而30多年前采购的纳来颂恩级和昭披耶级共6艘护卫舰已严重老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泰国水面舰艇部队都已明显落后于邻国。
为扭转这一局面,泰国海军正积极行动。2025年9月公布的2026年预算中,专门划拨175亿泰铢(约5.34亿美元)用于新型护卫舰采购,这仅是第一阶段预算。根据规划,到2037年前将采购4艘新舰,2026-2032年间总投入将达350亿泰铢(约10.67亿美元)。招标工作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启动。
据泰国媒体报道,来自五个国家的造船企业将参与竞标,包括:
- 荷兰达门公司的西格玛级
- 韩国韩华公司的4000吨级护卫舰
- 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FCX30型
- 西班牙纳凡蒂亚集团的ALFA-3000型
- 泰国马松造船厂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合作的MEKO A-100型
值得注意的是,竞标名单中未见中国企业的身影,这令人意外。毕竟泰国海军现役多数舰艇都来自中国,包括最近采购的071ET型两栖船坞登陆舰S26T型潜艇。实际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早在2023年泰国防务展上就展示了多款舰艇方案,包括:
- 基于052D的6000吨级护卫舰
- 基于054A/P的4000吨级护卫舰
- 基于056A的1500吨级轻型护卫舰
选择中国舰艇对泰国有多重优势:
1. 供应链安全:中国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可确保装备全寿命周期的保障,避免关键时期被卡脖子。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2. 体系兼容:中国是少数具备完整海军作战体系的国家之一。选择中国护卫舰可与现有071ET登陆舰、S26T潜艇实现无缝协同。近期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在体系支持下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是最好证明。
3. 性价比高:相比欧美同类产品,中国舰艇报价仅约140亿泰铢(3.874亿美元),同样的预算可多采购一艘。这种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军贸市场极具竞争力。
虽然CSTC未公布具体参数,但观察家们并不意外。中泰军贸向来更注重政府间谈判而非公开竞标。因此即便未参与此次招标,中国方案仍可能是潜在选择。
巴基斯坦的成功案例极具说服力:通过引进中国装备构建完整作战体系,在兵力劣势下仍能取得战场优势。这种体系赋能的示范效应,对泰国等国家无疑具有强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