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直以来,南宁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一线,默默无闻、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以实际行动书写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市科协积极践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设立的初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在南宁市科技馆举办的“太空中最亮的星”载人航天精神展览中,科技辅导员向学生讲解我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事迹。
科普惠民 奉献“有我”
近年来,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助力科技惠民等行动中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用青春与热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围绕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培养一批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农民,南宁深入开展“百名专家进百村(社区)”科普服务活动。各县(市、区)和有关成员单位依托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技协等阵地,通过科普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网络直播等形式面向群众开展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无人机应用等技术培训,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科技专家授课内容很实用,我已录下专家的讲课,回去后深入学习消化。”宾阳县种植户雷春华说。
马山县邀请农业科技专家举办玉米制种技术培训班,助推马山县种业发展。
马山县引入学会科技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科普服务工作,开展“科创中国”南宁乡村振兴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并成立广西农学会马山县专家工作站,助力马山县种业发展。广西农学会、南宁市作物学会水稻、玉米、黑山羊、落叶果树、金银花等行业专家组成科技志愿服务团,为农户进行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咨询、玉米制种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南宁市科技馆持续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携手市五医院“绿丝带”心理健康服务队,共同开展关爱儿童·“呵护心灵,一起童行”心理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家长与孩子打开心结,走进彼此的内心。
南宁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开展“银龄行动”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群众提供医疗、养殖、种植、心理咨询等方面服务。
南宁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充分发挥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组建“银龄行动”工作队,积极参与“百名专家进百村(社区)”科普服务活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绿城科普大行动”等各类科普活动,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及科学知识,为南宁市科技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继续发光发热,贡献“银发力量”。
无论严寒酷暑,南宁科普大篷车总会搭载着南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以及校园里,为人们献上科普展品、科学实验秀、机器人表演等优质科普资源。
在这个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里,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用心用情 竭诚服务
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市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坚持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亲”和“紧”上出实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
南宁市科技馆馆长蒙科祺扎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工作30多年,培训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1.8万人、青少年学生13.8万人,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300多项,获评中国科协2023年度“最美科技志愿者”。
近年来,市科协持续加大评奖评优、向上举荐力度,积极举荐和推选优秀科技人才参与创新争先奖、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评选表彰,千方百计为各类科技人才成长铺路搭梯。近3年来,市科协共举荐科技人才128人次,1人获评中国科协2023年度“最美科技志愿者”,2人获评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广西青年科技奖,3人获广西卓越工程师奖。
市科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风尚。不断深化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系列活动,开展“点亮精神火炬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大篷车主题活动,受益人数超10万人次;开展“弘扬科学精神,传承科技薪火”系列科普报告会近30场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月路带领团队研发出多项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重大短板装备国产化,相关成果在福特、丰田、吉利等国内外品牌汽车中得到应用,荣获第十七届广西青年科技奖。
在每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重大节日期间,市科协常态化走访慰问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组织召开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倾听科技工作者的诉求与呼声。不断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体系,共建有乡镇(街道)科协127个、社区科协130个。累计成立市级学会、协会47个,企事业科协9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9个。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我们将一如既往为科技工作者建平台、解难题、强保障,持续拓展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的深度和广度,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细致、周到、温暖的服务,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之家、价值之家、发展之家、赋能之家。”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营造“如鸟归林、如鱼得水”的一流创新生态,让更多科技人才“近悦远来”、扎根邕城,推动创新创业创造不断向纵深发展。
勇立潮头 致敬“有你”
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南宁市紧扣“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科技工作者、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活动将持续至6月上旬。
南宁市各级科协组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慰问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向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征求对科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勇当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排头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上林县巷贤镇万加小学学生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中体验VR眼镜。
各级科协组织还举办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科技工作者代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研平台打造、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对科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市各科普教育基地、各学会(协会)等充分调动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为民服务活动,通过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科普讲座、健康义诊、科普研学等,为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服务基层、服务大众搭建平台,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风采,积极营造了劳动最美、奉献光荣的浓厚节日氛围。
来源:南宁日报记者 冯梓剑 通讯员 王国兵、图片由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