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端午节“飞龙在天”之后,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晚将上演“龙收尾”天象,苍龙七宿在夜空中逐渐西沉。感兴趣的公众可于当晚8点左右观赏。
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
“‘龙抬头’‘飞龙在天’‘龙收尾’的‘龙’都指的是东方苍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
王科超表示,“龙抬头”“飞龙在天”和“龙收尾”是描述苍龙七宿周期性运动的三组重要天象,它们共同构成古人判断季节的天然“日历”:每年冬季,“苍龙”会“蜷缩”在地平线下,我们看不到它;春季,代表“龙头”的角宿在天黑后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即“龙抬头”;夏季晚上,整条“龙”横亘在天空,即“飞龙在天”;秋季,“龙头”开始西沉,只能在西方地平线到南方天空这块区域看到“龙身”和“龙尾”,即“龙收尾”。
“农历八月初二的‘龙收尾’与二月初二‘龙抬头’相隔半年、互相呼应。我国古人将天文历法、自然观察与农时和生活结合,也给天象节点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味。”王科超说。
在大约2000年前,中国古人看到的“龙收尾”是在农历八月初二的黄昏后。由于存在岁差,如今人们一般在农历八月初二晚上8点左右才能看到“龙收尾”。
“除了岁差经年累月的影响,同一颗恒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约4分钟升起,故而今年农历八月初二即9月23日,当晚8点看到‘苍龙’西沉,要比2024年9月4日的农历八月初二晚8点看到的沉下去更多。”王科超说,今年农历八月初二晚8点,代表“龙头”的角宿已沉入地平线下;代表“龙身”的心宿来到西南低空;由尾宿和箕宿共同组成的“龙尾”已过中天。
◈
◈
◈
来源:长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