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于成都科幻馆启幕。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仁威、吴岩,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科幻界、学术界、文学界、出版界、教育界、企业界以及科幻迷代表500余人出席开幕式及嘉年华相关活动。
当晚,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多项重量级奖项一一揭晓,展现出华语科幻创作与产业发展的新面貌。
嘉年华活动 大咖专家齐聚一堂
开幕式上,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华语科幻星云奖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星云奖已经成长为华语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奖项,有数百位科幻作家获奖,许多年轻的科幻文学后起之秀由此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创作之路,为中国科幻铺就了走向未来之路。“参加星云奖活动,是我每年最盛大的节日,在这里可以享受与科幻迷热烈的交流,见到自己喜爱的作家。愿星云奖和华语科幻一起走向未来,直到有一天,人类真的启程飞向星云。”
开幕式后,举行了首场重磅活动——“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科幻作家、学界权威、技术先锋与产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幻电影的历史传承与AI技术变革展开深度对话。
回顾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董仁威表示,从1925年的《隐身衣》到2025年,中国科幻电影完成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蜕变;而以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荣获雨果奖为起点的这十年,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国科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科幻影视与衍生开发正是中国科幻从文学黄金时代驶向产业黄金时代的关键风向标。”
多项核心奖项出炉
中坚与新锐作家齐发力
本届星云奖核心文学奖项中,最受瞩目的年度长篇小说金奖由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杨晚晴凭借《金桃》获得。此前一天,他刚拿下第36届银河奖“最佳长篇作品奖”与“最佳短篇小说奖”,此次再获荣誉,成为近期科幻文坛焦点。刘慈欣在宣读《金桃》颁奖词时提到,这部作品将丝路风情与未来科技、古老数学算法与文明运转相融合,深入角色情感与思想,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对人类未来的悲悯情怀。
其他文学奖项方面,资深科幻作家潘海天以《啊,火星》获年度中篇小说金奖,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张冉凭《止水》摘年度短篇小说金奖;肖汉、王丁丁分别获得年度非虚构作品、翻译作品金奖,新锐科幻作家碳基处理器获年度新星金奖,年度评论金奖则空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奖项呈现出“中坚力量回归”的特点。与刘慈欣、王晋康等同期活跃的潘海天此次获奖,曾一度“封笔”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在典礼上宣布重返创作领域,标志着华语科幻文坛代际传承与多元并存的新格局。
除文学奖项外,本届星云奖在产业与青少年培育层面亦有新动作。其中,美术奖在雨果奖得主、科幻艺术家赵恩哲推动下重启,吸引全球449幅作品投稿(含406幅完整作品),经评审后133幅作品晋级,52幅入围优秀作品,最终11幅作品分获2D组、3D模型组与动画短片组金银奖,参与规模和投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同样成果丰硕。中学组(含初中、高中)吸引2096名选手参赛,经初选、复评、终评三级评审,最终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为华语科幻培育后备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星云奖首次设立“科幻游戏奖”这一产业专项奖。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凭借鲜明的科幻背景与创新设计,获“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体现出科幻文化与游戏产业结合所迸发出的新活力。
据悉,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于2010年,由董仁威、吴岩、刘慈欣等15位华语科幻核心人士发起,是公益性、专业性的权威奖项。16年来,颁奖盛典足迹遍布成都、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的文化地标,累计表彰近500名作者与700余部作品,持续推动华语科幻创作活力激发与文化产业振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