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展惊喜:歼-35A携新型反辐射导弹亮相
在今年的长春航展上,空军版歼-35A隐身战斗机成为焦点。除了展示强大的制空能力外,其配套武器中首次出现了一款名为“雷电-8A”(LD-8A)的反辐射导弹。这意味着歼-35A不仅能争夺制空权,还能执行压制敌方防空系统的关键任务,作战灵活性显著提升。
导弹设计:源自成熟技术的巧妙改造
仔细观察雷电-8A的外形,会发现它与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几乎“孪生”——无论是气动布局还是尺寸都高度相似。专家推测,这款反辐射导弹很可能以霹雳-15为基础改进而来,通过更换导引头和调整制导系统实现功能转型。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思路在军事领域早有先例:美军越战时期的AGM-45“白舌鸟”反辐射导弹,正是由AIM-7“麻雀”空空导弹改造而成。
实用主义智慧:双重优势赋能战斗力
这种改造方案体现了极高的实用性。首先,共用生产线和零部件能大幅降低研发与维护成本;其次,依托成熟技术可快速实现量产,缩短部队列装周期。霹雳-15本身具备优异改装潜力:双脉冲发动机提供超远射程,简洁气动设计确保高速飞行,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反辐射导弹的理想“母版”。
轻量化革命:小身材大能量
与传统反辐射导弹相比,雷电-8A实现了“瘦身”突破。数据显示,其长度仅3.2米,重量130公斤,尺寸与霹雳-15相当。而现役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重达600公斤,长度4.7米。这意味着:
- 单架战机可挂载更多雷电-8A(例如歼-35A弹舱可容纳6枚),显著提升单次出击的压制效率;
- 完美适配隐身战机弹舱,避免外挂破坏隐身性能(鹰击-91只能外挂);
- 射程反超鹰击-91,高空发射时可达160公里(后者仅100公里)。
智能制导:精准打击与抗干扰能力
尽管战斗部重量缩减至30公斤,但雷电-8A的精度优势弥补了威力差距:
- 采用“中段惯导 卫星修正 末端被动雷达”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小于4米;
- 创新性抗关机能力:通过预存目标坐标,即使敌方雷达突然关机,仍能依靠卫星修正精准命中。
相比之下,美军AGM-88D“哈姆”导弹虽技术指标相近,但雷电-8A在射程和抗干扰方面已实现对标甚至局部超越。
多任务整合:歼-35A的体系化战力
实战配置中,歼-35A可混合挂载4枚雷电-8A与2枚霹雳-15,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能探测空中目标,还能精确定位地面雷达信号,为导弹提供实时参数装定。这侧面印证了歼-35系列传感器系统的超强集成能力——既能空战又能反辐射,多任务适应性远超外界预期。
未来展望:持续进化的五代机
雷电-8A的列装标志着中国五代机任务能力的又一次跃升。随着歼-35系列不断升级,其“隐身杀手”与“防空掘墓者”的双重角色将更加凸显。这款战机或许还会带来更多突破性表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