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再次动用了“空中劳拉”空射弹道导弹。这款导弹个头不大,长5.2米,弹径624毫米,重1.6吨,所以能够由F-15和F-16搭载。相比之下,中国在93阅兵中展示的鹰击-21和惊雷-1两款空射弹道导弹,由于重量高达3吨和10多吨,只能由轰-6搭载。那么,中国为何不装备一款能够由战斗机搭载的空射弹道导弹呢?
首先,中国并非没有小型化空射弹道导弹的技术,比如咱们出口给巴基斯坦的CM-400AKG,重量只有910公斤,枭龙都能挂上2枚。中国不给战斗机装空射弹道导弹,是因为压根儿不需要。
我军的远程打击体系遵循“分层适配”原则,不同平台对应不同射程和任务:
1000公里以内的近程目标,由歼-10、歼-16等战机挂载制导炸弹、战术导弹,以及陆军的191箱火,负责近程对地打击;
1000公里-3000公里的中程目标,由轰-6挂载长剑-20巡航导弹、鹰击-21空射弹道导弹等,结合东风-17、东风26D、长剑-1000等陆基导弹,以及海基的鹰击-18C导弹,陆海空协同打击;
3000公里以上的远程目标,轰-6N挂载惊雷-1远程空射弹道导弹,以及陆基海基远程导弹,构成“三位一体”核反击体系。
在这个完整的打击体系中,“战斗机+空射弹道导弹”的组合根本没有立锥之地:你让它打近目标吧,导弹自身射程就500多公里,再加上飞机的航程,射程实在有点过剩,而且飞机起飞前要各种准备,反应速度也没有191箱火快,另外成本还不如制导炸弹和KD-88空地导弹便宜;你让它打中程目标呢,这种1.5吨级的空射弹道导弹,最大速度仅5马赫,末端突防速度甚至要降到3马赫,根本无法突破强敌的防空系统。总之就是不上不下,相当尴尬。
退一步讲,就算咱们要打的中程目标防空火力不强,用东风-17打不值当,那让歼-16挂载鹰击-15反舰导弹,也能做到4马赫左右的突防速度,只要把引导头换成光电制导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专门研制一款小型空射弹道导弹。
所以,用战斗机空射弹道导弹,其实就是体系不完整的小国的无奈之举,如果让我军执行类似以军这次的任务,直接一个东风17导弹旅齐射就完事了,还用什么兴师动众地出动一大批加油机和护航战机?其实兴师动众还是小事,关键是它还不安全:以军空袭卡塔尔或者之前空袭伊朗,都是在中间的弱国上空进行空中加油,如果是我军打强敌,要让运油-20飞出第一岛链给战斗机加油,这得冒多大风险?
其实,我军在打击体系建设完善之前,也曾考虑过类似的以军的做法,比如专门研制了歼轰-7B,用来挂载之前只有轰-6才能挂载的鹰击-12。虽然最终试验成功了,但由于战斗轰炸机用途单一,歼轰-7B最终下马。而同期研制的歼-16多用途战斗机,虽然两个机腹挂架可以并联挂载一枚鹰击-12,但此时我们陆海空区域拒止能力都已经完善了,所以我们从来没有看过歼-16搭载鹰击-12。
而体系残缺的印军,就不得不用苏-30MKI搭载巨大的布拉莫斯导弹,因为这是它手里最大的战机;体系日趋不完整的俄军,也只能用老旧的米格-31截击机搭载巨大的“匕首”,因为俄罗斯的中导缺失,超音速轰炸机机队的妥善率也太低了。
所以,不要再吹嘘以军这款所谓的“全球独有”的武器了,我军这种“按需配置、分层适配”的打击体系建设思路,其实是大国独有的特权,我们的打击体系更完善,效率更高,这不是以军这种“战术上的强者、战略上的矮子”能比的,一只再强壮的蚂蚁,也绊不倒一头病泱泱的大象,更何况我们是气吞山河的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