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印巴空战引发全球关注,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创下惊人战绩,成功击落多架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这场实战表现让国际军事观察家们对中国战机的性能刮目相看,也引发了关于现代空战装备的新一轮讨论。
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歼-10CE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果,主要得益于其搭载的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远程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200公里,配合先进的雷达系统,使歼-10CE具备了与西方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一较高下的实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性能出众,这款战机的国际销售情况却始终不温不火。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歼-10C采用了独特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配合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这种设计使其能够完成9G过载的极限机动,甚至能做出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战术动作。其配备的KLJ-10A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尤为突出,探测距离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远得多,甚至比某些型号的F-16战机雷达还要多出约50公里。这意味着在实战中,歼-10C往往能先于对手发现目标,抢占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战术优势。
在性价比方面,歼-10CE展现出惊人的竞争力。与西方同类产品相比,法国阵风单价高达2.53亿美元,美国F-16也要1.48亿美元,而歼-10CE的报价仅在6800万美元左右。然而自2003年服役中国空军以来,歼-10系列战机的出口成绩单却并不亮眼。目前唯一的主要客户只有巴基斯坦,其他国家虽然偶有采购意向,但大多停留在洽谈阶段。比如埃及曾与中国进行联合训练,尝试将歼-10C与本国米格-29混编使用,但多次传出的采购消息都未能落实。伊朗虽有采购意愿,却受制于国际制裁;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等国也曾表达兴趣,但都因复杂的政治因素而搁置。
值得注意的是,歼-10的出口不仅涉及单机销售,还需要配套的预警机、空警-500预警机、运油-20加油机等支援装备。潜在客户经过全面核算后发现,虽然单机价格诱人,但全套系统的总价就变得相当可观。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为歼-10C带来了新的转机。实战中展现的优异性能使其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也为未来的出口前景注入了新的希望。分析显示,在模拟对抗中,歼-10C多次战胜对手,甚至曾在演习中连续三年击败进口的苏-35和国产的歼-16重型战机。但专家指出,这些技术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销售业绩,缺乏配套系统支持是制约歼-10出口的最大瓶颈。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影响着歼-10的海外销售。以美洲地区为例,该地区长期被美国视为后院,巴西等国家在考虑与中国开展军事合作时,不得不权衡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曾提议使用巴西的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这个位于巴西北部马拉尼昂州的卫星发射基地对南美太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这一提议引发了巴西对其与传统盟友关系的担忧。尽管中国甚至提出无偿捐赠部分歼-10CE作为合作诚意,仍无法完全消除巴西在外交方面的顾虑。
资金压力也是阻碍歼-10C外销的重要因素。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采购先进战斗机及相关配套系统所需的巨额资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7月6日,中国正式完成加入《武器贸易条约》的法律程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交存加入书时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常规武器非法转让问题,承诺仅向主权国家出口军品。7月8日,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重申了中国在军品出口方面的慎重负责态度,表示愿与友好国家分享装备发展成果。
歼-10C早期使用俄罗斯发动机带来的出口限制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现已换装国产涡扇-10B发动机(推重比达8),实现了完全国产化,但第一印象的改变仍需时日。中国正通过珠海航展、兰卡威航展等国际平台积极展示歼-10C的性能,并通过中埃文明之鹰-2025等联合训练向潜在客户展示完整的作战体系。专家预测,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未来十年中国武器将获得更多国际认可。一些传统客户如苏丹、缅甸等已购买过中国战机的国家,向歼-10过渡相对容易。巴基斯坦两年来的使用反馈显示,该机型在执行各类任务时表现稳定,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表示希望每月获得10亿美元西方援助用于采购美制武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下令加速中远程导弹生产计划。这些动态反映出各国都在加强军备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军事装备出口政策既考虑市场需求,也注重地区平衡。中国不会为短期利益破坏地区稳定,也不会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中国军事装备逐步赢得国际信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