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面前,“中东土豪严选”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最近,土豪们砸了10亿美元押注中国AI,计划要搞大事。
连中国制造的手机壳,在中东也成了抢手货,一个手机壳可以卖到100多块,还经常断货。
很多人想不到,同样获得“中东土豪严选”待遇的,最近还有一款中国车。
光是这款车的发布会当天,连阿联酋王室成员都专门坐飞机来现场试驾,现场更是被不少中东土豪包围。
不光中东土豪喜欢,发布之后它在网上的讨论度也颇高,光是网友实测的帖子点赞都有几百上千。有网友惊呼,“中国豪车现在都进化到这个水平了吗?”“库里南走路都得低头”。
它就是仰望品牌旗下首款全尺寸行政SUV-仰望U8L鼎世版,上一款U8,还因为靠着“应急浮水”的场景在网上火爆出圈,到了U8L更是憋了个大招,新车还没发布,就有很多仰望的老车主想预定。
都知道富豪们的眼光刁钻,仰望U8L鼎世版,凭什么能成为他们的新心头好?
外国豪车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逐渐消失
在比亚迪入局前,高端豪车市场往往有个心照不宣的规则:性能是王道。
毕竟,这是富豪们乐此不疲的追求,为了更极致的概念可以一掷千金,然而这些年来,随着很多外国豪车“暴露软肋”,也让很多车主逐渐对其失去信任。
去年,一辆雷克萨斯LM在高速上发生碰撞事故,过路司机上前救援,但最离谱的是:车门却无法打开,且因车辆起火,被困车内的3人只救出2人,1人不幸遇难。
无独有偶,有位车主花200万提了一辆尊贵的迈巴赫GLS,本来开起来很拉风,但在下大雨的某天,回家路上车主发现A柱竟然漏水了,沿着内饰板就往下淌……车主直接整出一个行为艺术大活——在车顶盖上一块三色防水布,成功成为马路显眼包。
连向来昂贵的跑车也躲不过。兰博基尼曾经因为起火风险,开启了品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还有价格昂贵的赛道之王,实际上只要多刷几圈,就会疯狂爆故障灯趴窝。
这个时候,如果连最基本的车主安全都不能保证,哪怕性能再强,也是无用的鸡肋。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无论国内的中保研还是国外的车辆碰撞测试,从往年的成绩来看,都有一部分豪华车的成绩并不理想。
这也让很多人看到了:车,原来不是越贵越安全,哪怕是百万豪车。
毕竟,对于很多豪车品牌而言,车主买豪车多花的钱,可能只是用在了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如配置、性能等。
一方面,是这样做更讨喜。事实证明,对于豪华车来说,把成本用在看得见的地方显然更划算,追求更强的性能,更多的功能,更潮流的理念,因为这种豪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另一方面,豪车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性能,车企往往会当成试验田,甚至是舍弃很多安全性的设计来换性能指标。
但实际上,各种惨痛的事故说明,在真正的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尤其是新能源车带着电池,发生事故起火的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什么时代,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那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
不安分的仰望U8L,
偏要走最难的路
不得不说,对于豪车而言,更应该花心思去研究怎么优化车身安全结构、怎么提升车身用料减少安全事故风险,而不是有了颜值、性能就万事大吉。
因为相关研发成本高、难度大、投入回报率低等原因,安全一直没被很多豪车当做最优先级的选项去设计考虑,行业也一直存在“空白区”。
很多人想不到,背靠比亚迪大树,进军豪车明明可以像其他同行一样卷性能,仰望U8L却偏要走上最难的路——选择跟车主的安全死磕到底。
过去仰望U8因为“应急浮水”的名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次的U8L更是全面进击升级。
第一,让安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为了让所谓的安全参数变成车主真正的安全感,仰望U8L干的第一件颠覆的事,就是从车身下手。
过去很多车企因为成本及研发难度等原因,不会在车身花太多功夫。仰望却从底层硬刚汽车安全的源头——干出了全球第一个全铝大车架。工程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不仅100%都是铝材,关键部位更是运用了7系航空铝材,跟国产C919大飞机同款。
用全铝最明显的优势,除了更轻,就是安全——强度大,遭遇碰撞的变形程度更小,这个大车架更是按照全球五星安全标准开发。通过前、中、后三段分段设计,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偏置碰撞都不怕,可以说是“无死角”保护。
光有车身安全还不够。都知道新能源车,电池起火一向是车主最担心的地方,背靠比亚迪,仰望U8L的刀片电池完全不存在这个困扰。
团队想出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结构的设计,精准避开过去电车车祸的坑:电池不扩散、不起火、不爆炸,甚至经得起行业最严苛的针刺测试,光冲这点看,仰望U8L也可以说是安全感十足的“老司机”。
同样思路的安全细节还有很多。还有包括远端气囊在内的14个安全气囊,甚至零重力座椅支持主动回位、远近红外夜视系统......有车主实测过,坐在仰望U8L上,无论是在交通复杂的城市,还是视野不好的高速夜晚,不管什么位置、什么天气、什么突发情况,能迅速做出反应,完全打破人们对“豪车=娇贵大玩具”的刻板印象。
第二,为了让车主“安心开”,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狠功夫。
在看得见的硬件上发力,在看不见的地方,仰望U8L也默默没说话,只是一味的死磕技术。
经常开车的老司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越是大车开起来越费劲,别说日常停车,遇到颠簸路段更是放大不适感,而且在城市里遇到极端天气,也会增加出事故的概率,一般的车干脆“原地熄火”,毫无安全感可言。
看到这个痛点,仰望U8L掏出了两大看家本事:易四方+云辇-P+系统的技术组合拳。
易四方专治“开得安全”。易四方四电机独立控制,每个轮子都能单独调速,原地掉头、横向移动都不在话下,也让很多人看到,这么个“庞然大物”开起来却相当灵巧,治好了很多人对大尺寸车的PTSD,始终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也是一种主动安全。
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易四方概念车曾经挑战重庆刀背梁,全程4处超长下坡,5个180度U型弯,哪怕拆除了刹车卡钳、转向管柱,易四方独立控制四电机,都能自动识别车主的制动、转向意图,下坡或转向的表现堪称丝滑,顺利通过测试。这个场面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彻底打破了传统汽车控制的常规认知。
更绝的是应急浮水、高速爆胎。这些场景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也能紧急救命,120码遭遇爆胎时U8L能自动调整其他三轮动力稳稳停下;遇到暴雨内涝,车子能当船开,网友说,下雨天,别的车都不敢出门,可仰望U8L的车主,却没有这个担心。
云辇-P+系统猛磕“坐得安全”。全新的云辇-P+增加双阀液压减振器,堪称又一个治好车主路怒症的神器,相比传统减震器,对路面颠簸的过滤更细腻。
落实到体验就是,无论陡峭山路、沙漠还是各种极端行驶情况,硬核过滤路面颠簸,车主能稳稳地行驶,后排乘客坐着也舒服。有人给出精准形容,“过减速带像压棉花,过弯又稳得像贴地飞行。”
硬件够能打,在看不见的地方也在“保驾护航”。
第三,场景不基础,车也不基础。
除了人身安全保护到位,更让很多车主惊艳的,还有它意料之外的隐私安全保护。
百万级豪车的车主多是老板、企业高管,同样他们也是对个人隐私安全高度重视的群体,从这点看,应该对仰望U8L没有抵抗力,因为它算是把隐私安全化卷到了又一个新高度。
这里包括感光隐私车窗、电动密码储物盒、代客模式等功能,说白了,只要车主有需要,一个按键或语音,车直接秒变KTV+影院+保险箱+会议室。无论休息、娱乐还是开会,它水灵灵成了生活搭子,比助理可靠还更能“守口如瓶”。
除了人身安全,在各种想不到的地方也能保护安全,在我看来,这也是一般豪车同行很难抄走的护城河。
仰望U8L想做的,就是把安全干到极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中国豪车,
到底拿什么撑起“顶级”?
中国豪车有很多,但敢称“顶级”的底气,一定是把产品做到极致。
纵观仰望U8L能让老车主复购、新车主上头,备受认可与好评,在刀哥看来,对于车圈也是两个硬核启发。
第一个顶级,是把安全做到“面面俱到”。
过去传统豪华品牌谈安全,一般是碰撞星级、模拟测试等仅仅停留在发布会上的兴奋。
但是骡子是马,终究还得看实战。要想让车主真的信服,绝对不能玩虚的。相比表面上的数据,仰望U8L其实很聪明,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用实际的场景驾驶体验来做新车升级,无论实际驾驶、极端情况还是生活场景,始终保证两个字:安全。
很多车企也不是没有智能技术或安全配置,但要说最肯花心思的还得是仰望U8L,甚至很多配置甚至堪称激进。
这也给行业开了个好头,在仰望的带动下,未来整个车圈有望迎来安全层面的进一步跨越,正如王传福所说,“现阶段将安全置于更高位置,不仅对行业发展有利,也有助于智能驾驶技术实现长期健康的进步。”
第二个顶级,是做难而正确的事,安全和豪华体验两手抓。
要说一辆车单搞安全性,或者只搞舒适体验,这些事并不难,但难的是能“全都要”。
过去很多车很难做到把安全和体验感融会贯通,还能让用户心服口服,仰望U8L却先做到了。
很多人看到仰望U8L,就记住了它的黑金配色,有传统中国美学象征、甲骨文的24K黄金车标,一眼看上去就相当有排面。而打开仰望U8L车门后,第一个印象就是够宽敞,六座的布局够大。
当然,颜值够能打,体验也能让很多见惯豪车的人服气。相比很多配置相对单一的外国豪车,中国豪车可以说是完全“不吝堆料”。就拿仰望U8L来说,车主躺在座椅上还有头枕音响,更独有专利的电动天地门,Nappa真皮、羊毛地毯、麂皮顶篷......
百万豪车的里子和面子兼具,不光是安全,从外观设计、性能、配置,仰望U8L也是尽力做到“不要偏科”。
一辆车死磕到这种程度,能称得上“顶级”就是情理之中。
结语:
过去一提到高端,人们总会反射性想到国外品牌,但如今市场早已大变天。
随着中国豪车已经在全球百万级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新车越来越多,噱头和概念也是层出不穷,但想让用户真的买账和认可,说白了还得回归到人们用车的本质。
刀哥觉得,仰望U8L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产品,而是思维——既要追求传统豪车的排面与性能,又要弥补过去豪车在安全领域的不足。
从智能到安全、从视觉到驾驶感,想要做到塔尖的高度,就需要一次次的技术突破,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可言。但毫无疑问的是,做难事,必有所得。
看不见的“保驾护航”,才是中国豪车的终极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