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同场|院线和导演,如何共推中小成本影片?
创始人
2025-09-18 19:04:38
0

当我们不再仰望电影,当观众选择用脚投票,中小成本影片是越发步履维艰,抑或是能以新语言、新类型、新姿态杀出重围?而这时候,导演和院线都能做些什么?

昨天下午两点,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嘉兴市禾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影·联和电影院线、嘉兴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题为“影院经验谈:中小成本影片的发行策略与观众经营”的对话·同场活动在嘉兴536艺术空间(中山电影院)举行。

本场活动的主持是北京影航文化总经理、影院投资人大会发起人陈伟新,嘉宾是影院经理人电影发行总监陈天宇,影院经理、投资人、影评人董文欣,东莞华格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UME影城重庆区市场推广和市场运营王兴。

中小成本影片在院线市场中具有创意丰富、类型多样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宣传资源有限、观众认知度低、排片受限等现实挑战。如何让这些影片有效触达观众,实现票房和又碑双赢,是当下影院和发行方共同关注的课题。

旨在为青年创作者、学者、制片人及影像从业者提供多元对话空间的“对话·同场”活动,力邀在艺术片与中小成本影片发行、社群运营、导演新作发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院线经理,从一线视角分享实践经验与操作方法。

这场分享干货依然很多,我们希望通过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大家营造“同场”感。

对话·同场

陈伟新:欢迎四位,今天一起聊聊,中小成本电影跟影院如何互动。在目前的电影市场环境之下,这是相对比较沉重的话题。四位一线的影院人,今天我要把你们的经验都榨出来,(好)对我们电影市场有一个推动作用,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首先,我们谈一下中小成本影片的市场定位,以及有哪些价值。从陈天宇老师您这里开始!

陈天宇:非常开心今天能够在这样一个场景下,我们对谈的嘉宾还都来自影院一线。我觉得这个场景不多,希望我们能多聊一些干货。中小成本影片,对于我本人来讲,这是我当时入行甚至进入影院发行行业致力于推广的作品。这些年看着中小成本影片,在市场中,在影院的运营中,经历了一个个阶段,目前的一个状态下,我有几点感触,有三个时间节点可以说。一,疫情前最大的感触,中小成本影片当时只要有排片,总有它的基本盘观众,因为当时的观众和影院都非常热血。中小成本影片价值在于推出了很多电影市场上的生力军,甚至是现在成熟的创作者,这是它最大的价值。二,疫情前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和疫情重创以后,中小成本影片的天就变了,这个变化当中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拿过去宣发的套路和方法,已经很难把观众再请到电影院。而且,投资和回报非常不成比例的。三,近两年我有一个更沉痛的感受,中小成本影片基本上在影院中,在市场当中,逐渐没有它的声音,因为片方、宣发方也没有钱了。

这三个阶段,中小成本影片作为青年电影人起步的作品形态,到今天非常难。这是一个现实。但是它的价值是承载着新人导演、影迷以及特色化、分众化市场的观众,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作品形态,我觉得再难也要把中小成本影片的运营产品化,包括宣发,坚持下来。这是我的一些感触。

陈伟新:董老师您觉得刚才这个问题,中小成本怎么样面对市场,面对观众?

董文欣:我不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比大片在市场上价值要低,其实大家一样的。甚至有时候,中小成本是一种类型的突破。从我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不记得是几几年了,我在电影院的时候,作为市场部的人,经常接热线电话,那个时候观众经常打电话问有哪些国外大片,从来没有人问国产片有什么。但是后来我们放了一部片子,就是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当时影院是单片买拷贝的阶段,5万块钱一个拷贝,据说我们单家影院卖了90多万还是70多万,可以说是大爆。这个片子上完之后,我再接电话,就有观众问,“有什么国产喜剧片上映吗?”当时我们觉得古装片挺火的,投资1、2个亿这样子,但是没有人去问那种片子,而问喜剧片,因为观众看到了市场新方向的作品。

中小成本电影就是这样,大投资电影往往是市场上什么热的就来做,但是可能只有中小成本电影,会愿意找一个新的方向。我弄不来大投资,我找一个新方向,找一个别人没有拍过的,是不是就可以成功?当时《疯狂的石头》在我们电影市场起到这样的作用,让我们看到喜剧片有那么大空间,后来才能看到《泰囧》等等片子出现。我觉得这样的中小成本作品,对市场后续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力。

就像刚才陈平总说的一样,电影院没有中小成本歧视。我们就是一视同仁,就看题材上有没有突破,有没有好玩的东西,是不是对我们市场的导向、未来的走向有好的启示,可不可以吸引年轻的观众。今年暑期档我看了一个数据,青少年观众是12%点多,非常可怕。后续观众在哪里?如果我们都到这种程度了,后续市场怎么办?我们怎么吸引青少年观众来观影?我觉得要靠中老年导演来创作,很难,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批年轻导演,去了解青少年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样一些年轻导演创作作品,才能决定未来市场的走向。不要小看自己,说不定你就创作了真正能引领未来时代潮流的作品。

陈伟新:江平总,抛一个话题给您,我们中小成本电影,怎么样找到自己的核心观众并且有效地把这个内容推荐给他?

江平: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来到吴天明青年电影展的现场。首先,我觉得现在中小成本电影,关键两点,第一个,有好的电影呈现出来,但是有的时候,面临到没有排片(的局面)。

陈伟新:以前有电影拷贝的时候,直接就寄走了。

江平:每一个青年导演,在你们(的电影)上映的时候,可以和全国院线的影院经理联合做一些看片,(展现)整个电影的主题,让影城经理有信心把这个电影传播给每一位观众。另外,我觉得一个档期选择非常非常关键。

陈伟新:中小成本很难选择强档期的。

江平:在冷档期,选择时间段。中小成本演员阵容方面不是很强大,现在每一个观众既要大片视听效果,又要演员阵容吸引他走进电影院。

陈伟新:没有撬动市场的点?

江平:现在电影需要有一定的话题。我觉得每一个电影上映前期,大批量做宣发的话,中小成本电影也做不到。这两个比较关键一点,一个是档期,一是个我们在发行的时候和全国院线经理做看片活动。

陈伟新:要有互动。我有十个影院经理群。从2015年开始,非影院类的观众也好,片方也好,很多并不了解有这样的沟通渠道,通过十个影院经理群跟影院店长有一个互动,了解这个电影,才能排。

江平:再好的作品,大银幕排片的机会都没有,有时候给一场,还不是黄金时间的,我们观众怎么知道作品的好坏?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中小成本电影的口碑,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觉得电影很好,让大家走进电影院。要有专业的宣发团队,要精准地投入每一个城市,当下有些话题可以切入,而且要预热,如果中小成本一点宣发都没有,大家都不知道一点电影信息,我觉得也是(不行)。

陈伟新:要借力打力,要有技巧,不能一头扎进去,不能全盘交给发行团队,从片方来讲,我们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完全抛给了宣发。

江平:我们青年导演,包括主创团队,在自己的微博做这个电影的宣传,在上映前两个月是肯定要的。

董文欣:就像刚才江总说的,要让影院经理了解。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看了《坪石先生》,我觉得特别好,但是很可惜,上映之前没有看到,如果提前看到的话,也许我在微博和小红书上能推。因为影院经理其实是可以有能动性的,看了这个片子,了解以后,会关注,以后可能会下意识地给你多宣传。

陈伟新:您刚才说的《坪石先生》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猫眼一搜就搜出来,一个泰州籍的演员推了这个电影,我说把影片的导演或者制片人介绍给我,我拉进影院群,推荐给影院经理,很遗憾后面没有这个事了。

江平:很可惜,我们只排了一场,这是我们电影院的现状,这种文艺片基本上一场,而且是头三天。

陈伟新:关键不知道观众在哪里,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即便我们影院排了。还是要回到刚才的主题。

江平:我们影院经理看了之后——我们每一家影院有自己官方的小红书、抖音账号——可以去发一些影讯,介绍这些电影和比较突出的亮点,观众才能有所了解。

董文欣:网上经常骂电影院不给排片,经常说跪求排片,影院也挺委屈的,我排了没有人来看,这当中存在沟通的问题,首先你连电影院经理都到达不了,让你如何让观众发现。

陈伟新:王总你看看刚才这个话题,您发表一下。

王兴:我觉得是这样,中小成本电影有一个沟通问题,很多影院经理人没有看片。我们看过后和没看的感受不一样的——像刚才大家说的,有一个沟通的渠道,有一个看片主题的话,可能有些影片不会被埋没。比如说《疯狂的石头》,原产地在重庆,那个时候做了提前的预热放映,很多观众自发地就过来看,当时我们是79个人的小厅,坐无虚席,我们自己在楼梯间坐,看完后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我当时也很激动,也做了一些影评,给制片方发过去,他们也很兴奋。前几年的《心迷宫》,也是通过前期的预热,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这部影片。《心迷宫》感觉像一部农村电影,所有演员都很素人,其实很多都是地方话剧的演员,表演非常原生态。当然也套了一些好莱坞剧作元素,但是处理非常接地气。很多观众看了以后,就通过口碑起来。

不能完全靠票房论影片的价值,很多电影其实是在于一种类型的传播,像《疯狂的石头》给我们中国电影的意义在于,让中小成本在市场化方向找到了一个新类型,找到了一个新突破口,甚至于很多导演都在做多线叙事,包括《无名之辈》,这是群像电影。用《无间道》里面的话来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对电影来说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但是也是很好的时代,因为现在很多观众已经不完全靠我们的媒体推荐,而是真正地去看这部影片,看故事里面到底能不能带给大家心理感受、一些价值观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他们会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控诉。其实很多欧洲的大师电影、戛纳影片,很少意识流的,还是关注现实、原生态的现实环境。这样更能够走向新的方向,这是一个很好的点。你不需要玩更多叙事的东西,要把故事讲好。

陈伟新:影院对导演提出了希望?

王兴:对,之前和陈总也谈了,他说的剧本研读也很有意思的,前期要做一些定位,才能更好地创作出来。很多东西是需要培养市场的,比如说粤语版,其实重庆还是有很多粤语版的土壤,但是很多影城不排,又比如说,有好莱坞的电影就只排3D电影,不排2D,我觉得是堵住了观众观看的渠道。我们也是多影厅,一般10到15个,尽量拿一部分出来排粤语,排2D电影,因为现在很多3D电影,观众觉得有3D效果,其实没有。国产片大家都不做3D效果了。我们在培养了粤语片市场过后,有些观众会来看。还有一些儿童片的市场。培育过程是漫长的,但是一定要有。我们有一个影厅只有28个座位,但是上座率非常高,基本上排一些小成本的,有一些艺术片,都有特定的观众,上座率就会起来。

陈伟新:我们影院引导观众,培养观众,董老师这方面也有经验,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能不能举举例子?

董文欣:我们影院有自己的观众群,微信群,还有影院经理群、宣发队伍群、会员群、影展群,另外我也做了自媒体。应该在2015年之前,传统媒体影响力很大,但是之后,影响力越来越小了,我考虑到要做自媒体,一直到了2020年,(影院)关了将近半年,之后,就感觉到和观众的互动性特别好。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影院在影片推广上要有w自己的能动性。我每年做一个总结,选十佳电影,我就发现很多影院经理一年看不了几部。我们四位都是要看电影的,因为你不看电影,不知道质量,也不知道宣片点在哪里。只按全国猫眼专业榜数据来排的话,你很难做自己影院的风格,就随大流了影院更多的要看质量来排片,商业大片卖得好我也随大流排,但是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排别的影城没有的、质量好的影片。

《第十一回》,当时是2020年的清明节档期,《我的姐姐》非常爆,全国上了8亿,我们上得也不错。我们家的《第十一回》上到最后的时候,排片慢慢比《我的姐姐》要高了,这一部片子上了10万。我很喜欢这个片子,质量非常高,我相信观众群里面和我一样有合拍的,我在自媒体和会员群里面进行推广。很多观众跟我说,别的影院可能不排,但我知道你这边肯定排。

还有会影迷找我,说董姐能不能周末的时候排一个片子,比如说前两天的《坪石先生》,他说,董姐,我们非周末的时候看不了,能不能周六的时候排一个晚上场次?我说,好的,排一个8点的。我说你为什么点名看这部电影?他说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去看了这个电影,说特别好,他朋友写的东西截图发给我了,他朋友看了以后说非常喜欢,告诉他这个片子拍得很美,有深度,他就想看,但是因为我们周末当时没有排片,说能不能排?我说可以,我发到微博和小红书上,结果观影团看到了,因为看到我推介了,他们做了一个小团看,周六的晚上,上座率挺高的,我们有一个40多人的厅,经常排文艺片,结果上座率挺高。第二天我又排了一场下午5点多的,也是一位观众说,你周六排了,能不能周日也排一场。

很多影片我们影院经理没有发现,(但)因为我的影迷群里面有很多真正的最硬核的影迷,这一群观众关注的节展比我关注的还要多,他们就会给我推荐,我就会关注。其实很多都是这样子的和观众的互动性。尤其在冷档期,排什么都不好的时候。我曾经在直播上跟影迷说,你要想看电影,你想要影院排片,可以组一个10人、20人的小团体,因为影院有时候一场只有2、3个人,如果有10人、20人,影院挺开心的。

咱们中小成本电影,他们可能没法走路演,我会告诉他们,可不可以做一个线上的映后交流。百丽宫有一个专门团队排这个东西,我们经常有外国电影,几家影城一起做。我们影院、影迷特别自豪的一点,是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到我们影院做见面会。大投资的片子不找我们影院,因为我们位置不太好,太堵了。其实我对他们也不感兴趣,来了一次,走10、20分钟,哭哭啼啼给流量明星做一个“我爱你”“你爱我”这种很肤浅的交流,对影片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更愿意做映后深度的交流,你来了以后,最少给我40分钟,有的时候我们做一个小时的交流。来做交流的剧组导演说,你们观众问的问题特别好,我就特别自豪,我们的观众问问题问得可好了。现在大片不来我们影院,我一点不伤心,一点不难过。因为我们现在经常有这样的中小成本的影片来我们家影院做交流会,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周一次,我现在当主持人习惯了,来了以后不用找主持人省钱,自己当主持人上去了。就是要慢慢形成自己的观众,要有一个群体。

我们2011年开业,刚开始做的时候其实不太行,当时做了一场纪录片见面会,一张票也没卖掉,但是现在如果我们来做,观众也觉得特别好的,他们有一个比较长线的放映。比如说《还有明天》,我们当时做点映,让观影团来做,但是那个时候观影团人来的不多,我们第二次,三八节做的时候,因为前面看完以后觉得特别好,结果第二周观影团来了200人的满场。这个还是要长期培养,影片足够硬核才可以。

陈伟新:品质第一。刚才董文欣老师说了特别重要的方式,中小成本电影要注意线上的映后交流,节省时间,节省成本,(是)特别好的方式,我希望以后中小成本电影主创团队,能够在映后跟他们交流,这是特别好的方式。谈到排片,怎么给中小影片排片,我们陈天宇老师非常有发言权,2007年的时候,我和陈天宇老师有一个线上直播,你还记得吗?推出业界非常著名的排片十原则,这是我们陈天宇老师总结的,排片是大的十个原则,但是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讲,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或者独特的,或者比较令人难忘的案例。当时《冈仁波齐》出来的时候,同期有《变形金刚3》,您的排片超过了《变形金刚3》,让我比较吃惊的。

陈天宇:简单讲一下故事,再讲一些实操。为什么排《冈仁波齐》,这是定位的问题。我们影院经理热爱文艺片,在其他影院经理并不是很关注这个影片,并不很看好的情况下,我可以给他基本的排片,当试水了,包括前期点映,还有刚上映的时候,有一个试水的排片,让它产生后续的可能。

其次,对市场所有影片有所判断。当时《变形金刚3》判断是有15亿以上,但是上映首日以后的趋势,估计不到10亿,市场上迅速就产生了5-6亿的空挡,这个空档是我们中小影片可以丰富化、可以填充的机会。那个时候我同时关注着《冈仁波齐》的趋势,上扬得非常快。影院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你看到了,是等趋势继续上扬,还是主动调整,增加排片?我们整个影院界有一个操作上的传统,提前把两三天的片子排出来,有的就懒得调了,我是每天在调,看第二天早上片子有上扬的趋势,我夜里凌晨2点都会调。就是一直在快速调整的过程中。我记得《冈仁波齐》全国的排片率是从2%左右开始起的,涨到大盘最高的时候是5%到6%,我快速调,吸收了其他影院溢出的那些。因为你不排,观众就会溢出,溢出的话我就吸收过来,本来我们影院经营的是3公里,那时候就把10公里内所有影院的溢出都吸收到这家影院来,最后排片率达到35%。可幸的是,票房占比也超过35%,就最大化了,也平衡了。就利用了一周的时间,即《变3》的第二周,《冈仁波齐》超过了《变3》。实际上排片是关键。我们影院是在北京,多年培养文艺片和映后见面会的场所,正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通过刚才这个故事,其实排片的十原则、方法论,就在里面有所体现。

陈伟新:江平总你看有没有什么样的中小成本的案例?像陈天宇老师这样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或者跟导演和主创团队有什么样的合作?

江平:去年《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去到我们影院,当时因为和《逆行人生》同一个题材,我觉得很遗憾,没有看到一条有关电影宣发的信息。我自己特别偏爱文艺片,《冈仁波齐》看了三遍,电影院看了一遍,另外在网上看了两次。那一次吴妍妍姐、刘泰风导演、宋宁峰,还有编剧一同到达深圳、广州、东莞,做了片子的路演活动。映后有几位影迷,发言特别好,我还把发言的视频发给吴妍妍姐,我也没有想到,反映到我们现实当中比较贴切,还是印证了刚才说的那句话,片子没有机会走进排片,很多观众是不能够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的。中小成本电影其实面临了残酷的现实,所以我们作为影院的投资者和经理,还是要强调,好的作品缺好的平台,要通过专业的电影人进行有效的传播。

陈伟新:王兴总,有很多主创团队到您影院,对您合作意向比较深刻的,有哪一位或者哪几位?

王兴:其实我们UME影城走路演的非常多,但路演团队更多是过场,十几二十分钟走完,整个活动也完了,观众也是预埋的观众,甚至是粉丝。对影片来说,没有起到更多的作用。实际上像我接触过的主创团队还是很多,特别是一些中小成本影片。魏书钧导演在戛纳有一点知名度,但《永安镇故事集》排片、上座率和票房,没有达到导演预期。我看了,实际上这个影片有特定的受众群体的,他也是在讲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和老百姓特别相关的,是在讲创作环境和电影里面的一些东西,有它自己的电影语言在里面。当时他来了,眉头非常紧皱的,因为觉得没有达到预期。那个时候我在想,怎么跟他交流。后来我说其实你的影片有自己的表达方向,这个方向有一定的特定观众群体,像我们自己的院线有多厅影院,我们坚持排。我们重庆比较繁华的地段,有一些喜欢艺术片的观众群体,他愿意看这个影片,我们坚持一个长线排映,包括拿小厅做。那个时候他好像看到了一些希望。当然,最后影片票房也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也是一个方向点。其实需要一个平台,而且需要影院经理可以和创作者有一些交流,他们需要听到更多的声音。

很早之前UME做过一部商业片《合约情人》,任贤齐直接在路演的时候,到影厅里面看观众反应,以前很多演员、制片人、导演,会悄悄跑到影厅里去,看真实观众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对他之后的创作,有一定的作用,我觉得这个也是很好的。包括《心迷宫》的忻钰坤导演和毕赣导演,在我们那儿做了艺术交流。

重庆这个地方是很江湖的地方,艺术土壤比较贫瘠,但其实每一年都会增长很多看艺术片或者看小成本影片的观众,这些观众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很多惊喜,他的阅历对影片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更深刻一点,最后出来的效果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以前做过一个法国纪录片《海洋》,当时也是法国的团队来,语言交流有一些障碍,但是我发现电影是很大众的、无国界的艺术,大家看到后就畅所欲言,有很多交流的空间。所以以后咱们的路演,能不能更深入一些?有些影院经理可能觉得来了一个明星,大家就想跟这个明星做一个合影,从我的角度来说,更多的主创团队来了,我就要介绍一下影院的特色,和你这个影片在目前终端市场的票房价值和效果,这个是有效的沟通。

我觉得沟通很重要的,大家也在做这个事,但是很多大剧组没看这个点,反而中小成本影片有这个机会做这个事。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就是在不断的交流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导演和名制片人,比如宁导、张杨。我们很早在重庆百丽宫里面看到《冈仁波齐》,觉得很小众,没想到成为很成功的旅游风光电影。其实电影的艺术是很广阔的,类型很多元化的,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链。我觉得这个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要抱团取暖。以前路演,所有主创吃饭,在餐厅用餐,用完餐再到影城,但是有一个片子出现了状况,所有的餐厅人员就拍照,当时主创就心里面不舒服了,我就直接说,我们去休息室用餐。从重庆这边开始,以后主创团队都是这样,打包在休息室,有一个私密的环境,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的,那私密过后,有一些时间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我们UME也做过一些电影发行,我带一些剧组的时候,可能会看中当地的一些电台,会跟一些主创进行深度的交流,可能这些交流更有趣,更务实一些,传播度会更高一些。

陈伟新:主办方让我找三位观众提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

观众:我本身也是青年导演,同时也是影迷,我个人去电影院观影原因之一,电影院有他属于自己的声音画面的载体,除了我特别喜欢的导演或者特别喜欢的片子之外,我选择影院的一个因素,可能是视听效果能够在电影院达到最大化的呈现。我的第一个问题,像中小成本,文艺片这种,视听效果可能网络平台上看,和在电影院看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这种情况优势在什么地方,未来有没有可能单独为中小成本电影做一个艺术影院,和纯商业片做一个区分?第二个小问题,今年很多大片都扑了,比如《酱园弄·悬案》,大导演、大投资、大宣发的片子,今年一下子不太好,这种情况想请问一下在场的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天宇: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董总他们回答更合适。大片子为什么扑了呢?过去电影艺术是造梦的艺术,电影院是造梦的场景,大家没有那么多流媒体,没有那么多娱乐方式分流的情况下,我们在电影院一起经历造梦的过程,这是其一,对电影有膜拜感,对大师,创作者都有崇拜感,电影作为我们顶端娱乐,有消费的吸引力。现在我们流媒体多了,内容碎片化了,观众在内容里面有发言权了,观众成熟了,之前空中楼阁倒塌了,之前仰望电影,现在不是的,现在观众去电影院用脚投票,看创作者创作的内容是不是满足我的需求,是不是为我而代言,是不是能满足我的情绪价值,我觉得电影院仰望感没有了,所以很多宣发的方式也失效了,大家重视内容。没有多少观众可以静下心来看3-5分钟预告片,随手划掉。

陈伟新:海报都是大字报了。

陈天宇:大环境下,观众换代的背景下,中小影片在其中,就是肯定连过去的优势也没有,更加举步维艰。我觉得中小影片这个时候更要找到自己的核心观众,但是找到核心观众,不是我拍出来了以后再找,而是我一开始拍的时候,我要知道为什么而拍,我核心观众在哪,我拍出来了给谁看。

陈伟新:我刚才跟王兴总讨论的,一个剧本试读,花钱拍之前就要有这个环节,剧本谁来读?观众读还是影院经理读?宣是观众,发是影院经理,这两类人不读,将来电影出口在哪里?还有上映之前试看,这两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大片也一样,尤其中小成本电影,一定要这样。对吗?

陈天宇:再补充一个中小成本电影找到自己的核心观众以后,整个宣发都要以这种产品经理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作品——怎么能够在市场上找到他的观众,实现他的商业逻辑。但是投资环境也不好,我们中小成本能够保本,甚至挣钱和止损,都对我们投资中小成本电影的信心至关重要。

陈伟新:董文欣老师,刚才他的第一个问题,回答一下。中小成本偏文艺,为什么在影院看文艺片?

董文欣:其实问题有一点难回答。刚才做小视频的时候,有问我,你对文艺片、艺术片有什么感觉,一直做文艺片和艺术片有什么心得。我说我到节展看电影,主要看一个年轻导演的未来可能性,不是看你这部电影,是看未来的市场上有没有可能性。就像当年的毕赣、忻钰坤和滕丛丛。我看电影要看什么?特别自我表达的作品,说句实话,你在市场上就是卖不动。你在市场上卖得动的话,就是像《疯狂的石头》,像《心迷宫》,《送我上青云》可能市场上反应并不高,但是我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因为我发现女性观众非常喜欢这个作品。

陈伟新:我是男性观众,也喜欢,我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星期天半夜,大概到十二点半,我跟姚晨联系上了,她在我群里。

董文欣:我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这是未来趋势的作品。后来看到女性电影慢慢发展起来,这个电影虽然没有后面《好东西》反响那么高,但实际上是中国女性电影非常重要的作品。当时我找发行方,发现我们自己的安乐是投资方之一,就找了安乐,后来找华夏,我说能不能到我们电影院做宣传,后来把滕丛丛请到我们电影院做见面会。导演走了以后,前后做了两场交流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并不因为是小片子而看淡它,我们观众也不会因为小制作电影就不来电影院看了,我们观众不会因为这是一个大片就来电影院看。观众看片是想看一个从来没有看到的,特别是我从来没有看到的类型或者题材。他们要看新,不是看大。

《好东西》之前的《爱情神话》投资大吗?不大吧。为什么卖得这么好,卖到2个多亿?后来《好东西》卖了6、7个亿,这些都不是大片,为什么观众还到电影院看?它让我有共情,它让我看爽了,当我看《送我上青云》的时候,女性观众哈哈大笑,虽然男性观众也喜欢,但只有女性观众在某些点上会发笑,她看爽了,就和旁边的朋友打招呼。《浪浪山小妖怪》你觉得是大投资电影吗?它是二维动画,(最高)只有5个多亿的票房,上线之前没有人预测能到16亿,它也不是大特效的片子。他就是会让每个在外打工人产生共鸣,每个普通的无名之辈产生共鸣。

今天1V1的时候,我们在讲什么类型的作品,都一定要落地。刚才我们几位老师谈到了现实主义题材,我们现在需要现实题材作品,另外我们特别需要年轻导演给我们提供年轻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很希望年轻导演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关注一些现实主义题材。

你提到《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同样的《逆行之人生》和它大概在同样的档期,我当时也推这个作品,因为触及到底层人、中产阶级真正的内心,而《逆行人生》相对来讲还是很有问题。我们不要小看中小成本电影,不要小看观众,不要把观众想得很肤浅,我们观众很爱电影的。我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观众是电影最好的观众,实际上哪怕拍出一点有新意的东西,人家都会支持,但是问题你没有拍出来。

陈伟新:最后一个环节了,我们每个人说一句话,展望一下中国电影的未来,或者是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未来。

陈天宇:今天在影展上,很高兴能够遇到大家,我相信台下有青年创作者,我给大家打打气。我们电影100年来长久存在,而且能够不断去焕发新的活力,有新的人才出来,通过我们的电影展发现人才,成为我们市场上创作者的生力军,这样我们整个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影院发行端,能够渡过艰难期,持续发展。

董文欣:很热切期待年轻导演给我们拍出更年轻的作品,这样我们市场才有未来,而且我觉得这也是当下非常急迫的一个问题。谢谢大家。

江平:中国电影需要青年导演,加油!

王兴:大成本电影投资预算很高,我们以前最早的时候,贺岁档都是看中小成本喜剧片,所以这个方向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很大的方向,希望更多的创作者,能够把这个方向做得更好,其实就是拍一些身边的事情,做一些艺术性的加工,然后我们影院终端方也更多地拥抱这些作品、这些创作者,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一起来把观众拉回电影院。

陈伟新:谢谢四位老师的分享。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滑动浏览↑

回到出发点,在初心中找到未来。

如有任何困惑

请随时拍拍我们

吴天明青年电影展组委会

官方网站:

https://www.cff.net.cn/wtm/

咨询邮箱:

WTMFF2025@163.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高新区全国科普月活动9月2... “大学城遇见科学城,星星火种点燃未来梦。”2025年重庆高新区全国科普月活动暨第五届西部(重庆)科学...
一分钟实锤!情怀镇江麻将有挂吗... 一分钟实锤!情怀镇江麻将有挂吗,wepoKe确实有挂,详细教程(有挂攻略)1、打开软件启动之后找到中...
原创 室...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
三国志战略版:鼠标弓为何能成为... 手游巴士(www.shouyoubus.com)2025年09月18日:在《三国志战略版》的战场上,...
记者发布!中至赣牌圈棋牌有挂吗... 记者发布!中至赣牌圈棋牌有挂吗(透明挂)透视辅助神器(2020已更新)(哔哩哔哩)中至赣牌圈棋牌有挂...
记者揭秘!内蒙古麻将有挂吗(辅... 记者揭秘!内蒙古麻将有挂吗(辅助)一贯是真的有挂(2022已更新)(哔哩哔哩)运内蒙古麻将有挂吗辅助...
六分钟辅助挂!广东麻将有挂的吗... 1、六分钟辅助挂!广东麻将有挂的吗“详细透视辅助助手教程”原来真的有挂2、进入游戏-大厅左侧-新手福...
七分钟辅助!浙江游戏大厅辅助软... 七分钟辅助!浙江游戏大厅辅助软件,wePokE总是真的是有挂,细节方法(有挂实操);1、起透看视 浙...
玩家必看科普!!手机好友赣南麻... 玩家必看科普!!手机好友赣南麻将到底有没有挂(辅助挂)外挂透视辅助app(2020已更新)(哔哩哔哩...
推荐十款!白金岛辅助工具(透明... 推荐十款!白金岛辅助工具(透明挂)好像有挂(2025已更新)(哔哩哔哩)1、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帮助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