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联合交通、公安等八大部门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一个重磅信号就是全面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应用。
通俗来说,这就是让“车、路、云”三方实时互联,车辆不再只靠自己“看路”,而是通过道路上的传感器和云端平台,实时获取红绿灯、限速、路况甚至天气信息。这样一来,自动驾驶的运算压力大大降低,车只需关注突发情况,比如行人乱穿马路。
这就是中国的“体系打法”——不靠单车智能,而是优化整个交通系统,实现协同作战。相比之下,美国特斯拉虽然技术强,但还是单打独斗,落地难度大。说得直白点,FSD面对“车路云一体化”就像阵风战机遇上歼-10C,技术不差但打法落后。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在推进智慧路网建设,从试点走向大规模部署。而美国连修一条高铁都拖几十年,基础设施升级基本无望。
智能汽车的“驾校”,千方科技的机会与压力
说到“车路云一体化”,不得不提千方科技。它在北京亦庄建了一个650亩的国家级智慧交通示范区,模拟了京津冀85%的城市路况和90%的高速场景,甚至包括农村道路,堪称“智能汽车的驾校”。
但从财报看,千方科技的发展并不轻松。2025年上半年营收33.1亿元,同比下降7.21%。虽然净利润暴涨至1.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倍,但这主要靠了1.42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比如资产处置和政府补助。扣除这些“水分”后,真实净利润仅2815.52万元,同比下降61.54%。
尤其是主打的智慧交通业务,上半年收入仅7.41亿元,同比下滑37.62%。其中城市交通收入占比超过六成,也出现明显下降。说明智慧交通并未成为“增长引擎”,反而成了拖累。
商誉高悬、投资波动,财务结构暗藏隐忧
再看资产结构,千方科技也存在不少“隐雷”。最大的就是27亿的商誉,主要来自2018年收购宇视科技时产生的31亿商誉。2024年,宇视已计提了5.7亿减值准备,风险开始显现。
宇视科技是国内安防行业的第三名,排在海康和大华之后。海外业务占比25%,覆盖145个国家,增长速度快。但2024年底“如愿”上了清单,虽然短期承压,但从行业热度看,仍值得关注。
业务上,宇视的安防设备能增强千方在智慧交通、城市中的数据采集能力,协同效应明显。但财务上高商誉始终不容忽视。
此外,千方还存在“公允价值变动”问题,也就是持有的股权市值波动影响财报。例如其持有鸿泉物联近20%股份——这家公司专注车联网传感器。2021年带来1.76亿收益,2022年亏1.66亿,2025年又回升至1.46亿,波动剧烈。
好处是,这种“参股+合作”的方式能稳住供应链,特别是在芯片紧缺的情况下很有价值。但也增加了财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