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李林鸾
善谋者致远,求变者常新。2025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金融业,AI应用正从“锦上添花”的辅助工具,进化为重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提升决策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核心动能”。
9月12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网商银行分享了AI在信贷、理财、营销三大领域的应用进展,并首次提出了其未来10年的“新310”目标——360度感知用户,1对1专家服务,0延时实时交互,最终成为千万小微企业AI CFO。
作为一家没有线下网点的科技银行,网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AI技术赋能业务发展。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表示:“我们要用AI解决行业的真问题,虽然10年战略还刚刚起步,但方向已逐渐明确。”
小微企业的中大额贷款服务不稳定、银行理财收益稳定性尚未满足用户期待、金融营销打扰过多引发用户厌烦,在网商银行看来这些是“真问题”。对此,网商银行的解题思路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需要先解决银行从业人员的问题,给他们配备强有力的AI助手,让银行员工成为一个个“超级个体”。
打造AI信贷专家
在信贷方面,银行2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业务基本已经做到纯线上化,且风险可控、服务优良。但是,50万-200万元这样额度的贷款业务还很难线上审批,往往需要采用高成本的人工尽调方式。
网商银行希望打造“AI信贷专家”,让中大额贷款也能线上审批,并且额度稳定。这位“AI专家”有两位AI助手:一位产研助手,懂行业,能阅读研报、分析产业链;另一位尽调助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多维度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乐清一家电子科技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营收3500万元,其他信息空白。网商银行AI产研助手精准识别出其处于通信电子产业链,发现企业拥有27项专利,产品最终流向小米、三星等品牌;AI尽调助手进一步通过视频核实了厂房设备、专利应用和上下游合同订单。最终,AI信贷专家建议给予其150万元额度的贷款。
实践5个月以来,网商银行AI信贷与人工审批一致率从39%跃升至90%,初步验证了大模型决策的可靠性。这是一个从学生到老师的过程:AI信贷专家学习顶级的信贷审批专家的经验,再成为专家,促进服务普惠。
朝“一人一策”方向迈进
类似的解题思路,也运用在了理财和金融营销方面。
AI理财方面,网商银行要为投资经理解决问题,推出“申赎智能运筹引擎”和“资金结构调控引擎”,帮助合作机构提升收益稳定性。前者像“天气预报+人工降雨”,能预测小微用户申赎行为,帮助投资经理掌握流动性,减少闲置资金,把握投资时机。目前已用于14家机构,合作产品收益波动比市场平均降低5bp。
AI营销方面,网商银行认为,过去一条营销策略服务10万人、100万人,总有人觉得不适合自己,因此心生厌烦。现在,要利用AI技术,往“一人一策”的方向迈进。比如过去,要向乡村文旅商家推广一项服务,银行会把一个景区范围内的商家都圈选起来,但实际上,景区餐饮店是需要的,但景区的蓄电池维修店则不需要这项服务。AI时代,可以把人找得更准,甚至推送的文案图片都可以“一人一策”。当用户有疑问,需要客服解答的时候,AI和客服人员可以协同配合,多轮对话,跟进问题,AI解决不了切换人工。数据显示,目前网商银行AI营销已覆盖超2300万用户,智能服务有效承接率达90%,用户满意度提高19.5%。
“AI技术应用的方向,不是取代人,相反,是让每个人成为‘超级个体’。有了AI的加持,普通信贷员成为超级信贷员,普通理财经理成为超级理财经理,普通营销员成为服销一体的超级客户经理,从而把用户服务得更好,创造增量价值。”冯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