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前言
夜空中,那颗暗红色的光点静静悬浮在东南方,人们管它叫火星,千百年来,它就这样冷漠地注视着地球,像一只永远不会眨动的眼睛。
可就在最近,科学家们却发现,这颗看似死寂的星球,或许曾经拥有过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生机勃勃的过去。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人类研究一颗已经确定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干什么呢?殊不知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解开沉睡的密码
故事要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间实验室说起,露西亚·贝利诺和她的研究团队正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火星,更准确地说,来自火星30到40亿年前的历史档案,那些看起来枯燥的化学符号,在科学家眼中却如同破译了一份来自远古的密电。
要知道,六氟化硫可是地球上最强效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了整整两万三千倍,如果火星上真的存在过这种气体,那意味着什么?
那就意味着火星可能拥有过一个温暖的摇篮。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火星上生命的蛛丝马迹,水是生命之源,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可问题是,现在的火星太冷了,平均温度零下62摄氏度,任何液态水都会瞬间冻成坚冰,但如果有了这些强效温室气体呢?
贝利诺的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30多亿年前,火星上的火山喷发出大量还原态硫化物。
这些气体不仅产生了雾霾效应,还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温层,就像给火星盖上了一床厚厚的被子,把太阳的热量牢牢锁在星球表面。
这个推测很快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支持,去年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碾过一块岩石时,意外发现了纯净的硫元素。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火星上发现未与氧结合的硫!
可光有温度还不够,生命需要的不仅是温暖的环境,还需要能量和营养,地球上的热液喷口周围,聚集着大量依靠硫化物为生的微生物。
它们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氧气,只要有硫化物和水,就能繁衍生息,如果火星上也有类似的环境呢?
研究团队开始深入挖掘,他们发现,火星的硫元素经历了一个奇特的循环过程。
在地下深处,硫以还原态存在,喷发到地表后,与氧结合形成硫酸盐,随着地质运动,硫酸盐又被带回地下,重新变成还原态。
这个循环不断进行,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釜,为可能存在的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更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们通过模拟发现,这种硫循环产生的环境条件,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惊人相似。
那时的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硫化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最早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难道火星也经历过同样的历程?难道在那遥远的过去,红色星球上也曾有过生命的萌芽?
可是,如果火星真的曾经是生命的摇篮,那现在这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又该如何解释?
天堂的陷落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里。
要知道,地球的大气压是火星的100倍,这意味着你站在火星表面,即使穿着最厚的羽绒服,也会在几秒钟内被冻僵。
不是因为火星比南极还冷,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大气压,任何热量都会瞬间散失到太空中。
科学家们推测,火星的悲剧始于它的个头太小,引力也相应较弱,这就像一个孩子试图抓住一把沙子,无论多么用力,沙子总会从指缝间流走。
火星的引力太弱,无法长期束缚住大气分子。
更要命的是火星失去了磁场,地球的磁场就像一把无形的保护伞,挡住了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流。
这些被称为太阳风的粒子流,速度可达每秒400公里,能够剥离行星的大气层。
地球有磁场保护,大气层安然无恙,火星没有这把保护伞,大气分子就像秋天的落叶,被太阳风一点点吹走。
NASA的MAVEN探测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它测量到火星每秒钟失去大约100克的大气,听起来不多,但算算时间账,一年是315万吨,十亿年就是3.15万亿吨。
火星的大气层,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中烟消云散,而随着大气层变薄,温室效应消失了。
没有了保温层,火星表面温度骤降,液态水变成了冰,然后在低气压下直接升华成水蒸气,逃逸到太空。
曾经可能存在的河流干涸了,湖泊消失了,海洋也彻底蒸发了。
火山活动也逐渐停止,没有了内部热量的补充,火星变成了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死星”。
曾经喷涌而出的硫化物不再出现,硫循环中断,最后的能量来源也断绝了,如果真的有生命存在过,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躲进了地下深处,在黑暗中苟延残喘。
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十亿年,慢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却又无可逆转,就像看着一个人慢慢变老,皱纹一条条爬上脸庞,头发一根根变白,最后生命之火熄灭。
火星的死亡,是一场持续了30亿年的慢镜头。
今天,当我们透过望远镜观察火星时,看到的是一具行星的尸体,自然能够联想到自己。
警钟为谁而鸣
站在地球上仰望火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颗遥远的行星,更是一面镜子,一面照出地球可能的未来的镜子。
地球和火星,这对行星兄弟,诞生于同一片星云,由相似的物质构成,曾经拥有相似的起点。
45亿年前,当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它们都是炽热的熔岩球,随着时间推移,表面逐渐冷却,大气层形成,水汽凝结。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火星甚至可能比地球更早拥有适宜生命的环境,可是今天,一个生机盎然,一个死气沉沉。
这天壤之别其实仅仅是一些看似微小的差异,而地球也不是永恒的伊甸园,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同样脆弱。
就比如大气层的厚度,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苹果,只相当于苹果皮那么薄,这层薄薄的气体,是我们与宇宙真空之间唯一的屏障。
而现在,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这层屏障,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很多,全球平均温度也随之上升。
这些变化看起来不多,但极地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
更让人担忧的是,地球的磁场也在发生变化,过去200年里,地球磁场强度下降了不少,没人知道这是否是地磁倒转的前兆,但火星的教训就在眼前。
我们还在以各种方式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每年有上万个物种灭绝,这所有的一切都指向我们自己,火星的今天,会不会就是地球的明天?
好在人类已经掌握了改天换地的力量,我们可以让沙漠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沙漠,可以保护这个星球,也可以毁灭这个星球,选择权在我们手中。
结语
火星静静地悬挂在夜空中,像一个沉默的哨兵。
它不会说话,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警告,珍惜我们自己的星球吧,因为宇宙中适宜生命的绿洲太少太少了。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不要让地球变成下一个火星。
夜深了,那颗红色的星球依然在天空中闪烁,它见证了生命的可能,也见证了死亡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