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把更多“汗水里的感受”变为“制度上的回应”
据《浙江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在浙江杭州、安徽芜湖等地,工会干部主动穿上外卖服、骑上电动车,亲身体验外卖配送员的工作,在汗水中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位穿着外卖骑手服、骑着“小电驴”的男子,真实身份其实是杭州市总工会干部、青年先锋队第三小队队长——自2023年起,周杰就和小伙伴们化身“斜杠工会人”,亲身体验当骑手,在风雨里书写着工会服务的暖心篇章。
“政策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制定’,要贴着小哥的需求‘量身定制’。”这是一位工会干部利用休息时间,体验跑单两年后的感慨。作为服务公众生活的一股重要力量,骑手的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纾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让他们有保障、有尊严、体面地工作和生活,不仅是工会“娘家人”的职责,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身体力行,走进他们的日常,切身去感受、去发现,是一种切实的解题思路。
“换位体验”带来的是最直观的感性认知——有的工会干部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感受送单的紧迫与汗水,直言“当汗水浸透衣衫,才切身体会到外卖员的不易”;有的工会干部雨夜接单,电瓶车电量告急,“那种兼顾速度与安全的心焦,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有的工会干部在两年里完成1000多单,不知不觉间开始用“我们小哥”来称呼骑手群体……这些感性认知让他们的视角从“你们”走向“我们”,从而更真切体悟到“小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芜湖市弋江区总工会干部张春柳日前在辖区工会驿站开展“沉浸式”岗位体验活动,通过担任临时站长、化身外卖配送员,深入了解劳动者需求,优化服务举措。
事实证明,在亲身体验基础上制定发布的各项举措,更具针对性也更接地气——为骑手补贴健康证费用,切实减轻了他们经济负担;在外卖柜旁放一瓶水、在单元楼显眼位置加装荧光楼幢单元号,看似事小,却提升了“小哥”的幸福指数和工作便利度;针对用餐高峰期订单密集,骑手到店后要等很久才能取到餐的“卡单”现象,向平台提出运力调配建议,更系统地解决相关问题……这些务实管用的举措让暖流直抵劳动者心坎。这种以“感同身受”寻求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做法,也会让相关政策、举措的推行更有温度、有力度,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近年来,类似用“体验式”调研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逐渐增多,诸如“局长送外卖”“科长跑滴滴”“工会副主席‘卧底’开网约车”“市场监管干部当菜市场‘摊主’”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不少默默支撑城市运行的岗位因此被更多关注到,他们的权益逐渐得到更好保障,困难等也逐渐被发现和解决。体验带来共情,共情推动改变——正是“体验式”调研的意义所在。
当然,“体验式”调研还有优化的空间。“身”入一线发现的问题后,还应努力通过系统分析、设立问题清单、制订解决方案、建立反馈机制等形成工作闭环管理;要善于从个案中看到共性问题、摸索相关规律,推动系统性改进。
时下,人们对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有更多期待。作为城市管理者,要多一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努力把体验所得转化为政策落地的推动力,把“汗水里的感受”变为“制度上的回应”,让服务更精准、治理更长效,进而不断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星标🌟【中工网】接收最新最热推文
来源: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图片来自杭州工会、芜工社、工人日报
编校:董佳兴
编审:张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