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9月12日电 近日,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迂回结构的电力施工标准化索道运输系统”创新成果顺利通过行业内专家组验收。这一成果成功攻克了我国特高压工程复杂地形运输的行业瓶颈,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施工运输技术迈向新高度。
创新成果试点应用现场。李东良摄
我国地域辽阔,特高压输电线路地理跨度大、传输距离远,多穿越高山深谷等复杂地形。长期以来,在特高压工程建设中,传统索道运输需频繁停机换料,效率低下且受力监测滞后,制约工程进度与安全。2024年7月以来,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职工张君为核心成员的科研团队,历时14个月、经过5轮迭代优化,成功研发出“迂回结构的电力施工标准化索道运输系统”。该成果的核心突破在于“不停机运输”与智能化管控的深度融合。其采用创新模块化设计,通过上料区六柱结构与下料区三柱结构协同,搭配直簧式握索器,实现物料自动抓放,大幅减少人工干预;通过鞍座优化与自动上下料装置结合,实现砂石料精准输送。更为关键的是,该成果配备10个力值传感器及编码器,实时监测张力、应力等数据,超阈值即自动触发报警、降速或停机,有效提升运输安全。
截至目前,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形成施工工法1篇,整体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度认可。今年9月,该成果在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试点应用中,334米架设长度、42米高差的运输任务圆满完成,运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以上,效果显著。该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的高海拔、复杂地形输电线路施工。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高海拔、复杂地形施工需求,深化大吨位握索器及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君表示,团队将持续推动索道技术升级,为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助力电网施工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标准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