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大走廊杯”2025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开展了决赛较量。决赛设有金奖4个、银奖10个、铜奖16个,获奖项目分别获得5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金。
决赛现场,30个由博士后人才领衔的高精尖项目,从全球406个博士后项目中脱颖而出,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开展路演,争夺冠军和最高1600万元的落地资助。新一代中小型涡扇发动机、高集成度激光雷达装备、肿瘤精准医学一体化解决方案、全球首创骨病灶清除植骨机器人……先后亮相。这些项目或填补国内空白,或致力于推动某一领域的科技产业化发展。
“面向数字化时代,我们团队研发了用超低能耗实现信息永久存储的技术。这是一种光存储技术,信息写入存储盘时能耗极低,而且存储时间可达万亿年,个人和企业都能使用。”王卓博士带来的“光刻永恒·绿储未来项目”获得初创组金奖,该项目的实验过程都已完成,正走向市场。王卓将和团队谋划把项目落地在杭州的可能。
“我为参赛团队的表现感到骄傲,也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片创新热土感到骄傲。”大赛评委组组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吴晓波教授已担任了两届评委,“本届赛事的参赛项目,深度、广度较往届有更大提升:有许多源头创新的项目,而且参赛项目来自全球各地,这是科创生态吸引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丰厚的研发补助、场地补助、启动资金支持等,实在地说,我们作为初创团队,参加大赛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些政策。”入围决赛的良渚实验室博士后孙元和他的团队,已经决定把项目落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杭州读懂众多博士后的期待,借助大赛为博士后项目落地提供支持。比如,获奖项目一年内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落地转化,可免评审获得城西科创大走廊及属地科技城相关人才项目政策支持。金奖项目享受3年最高1200万元研发补助、最高300万元工作场所资金补助,并可在落地当年申请1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目前有16个参赛项目达成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落地意向。决赛现场,招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联合银行为这些项目联合授信,每个项目首期授信综合额度为1000万元。
当天,“推动两新融合 促进转移转化”杭州市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5年杭州市博士(博士后)专场招聘会同步举办。座谈会上,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北航国新院、良渚实验室、华东院、西电杭研院等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单位负责人交流工作经验,国内部分高校的博管办负责人围绕成果转化等方面交流发言;招聘会上,北航研究院、海康威视、吉利控股等单位还组团招聘博士后人才。
文字/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