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魏银科 孙佳琪
9月10日凌晨,苹果推出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苹果发售新机,却燃爆了联通,原因是号称“苹果史上最薄机型”的iPhone Air为了实现其轻薄设计,取消实体SIM卡槽,全球统一采用eSIM,官网显示目前仅有联通线下营业厅可以办理eSIM业务。也就是说,iPhone Air装不了实体卡,想要使用需要先办一张eSIM虚拟卡,联通目前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eSIM授权运营商,却无手机eSIM办理先例,所以国内尚无运营商开展手机eSIM卡业务。
距离9月19日iPhone Air在国内正式发售仅剩一周的时间,这款手机买了能否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常使用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没有实体卡的eSIM
能实现一部手机多个号码
“终于把最薄的iPhone给盼来了,但仔细一看,居然只能用eSIM卡,且目前仅支持联通,国内现在有这样的业务吗?手机买回来能用吗?有点魔幻了。”准备换手机的果粉乐乐和朋友聊到。
所以问题来了,什么是eSIM?eSIM即嵌入式SIM卡(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是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制定的新一代SIM卡标准,将传统SIM卡的功能通过电子化形式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中,无需物理卡槽,用户可通过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网络的切换和管理。
也就是说,eSIM是一张虚拟的手机卡。作为嵌入式SIM卡,用户无需像现在一样插入实体SIM卡。与实体SIM卡相比,eSIM拥有成本低、占空间小、配置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
传统SIM卡在管理、更换等方面存在不便,而eSIM可远程配置、灵活切换运营商。具体到手机使用上来说,手机只能支持插入一到两张实体SIM卡,而eSIM可以支持一部手机搭载多个手机号,这就能实现同一部手机上一键切换手机号,出国也可以随时更换运营商、无需购买漫游卡的便利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运营商更好地管理用户连接,提升服务效率,巩固市场地位。
济南联通客服:
现在可以登记,届时会有专员联系
目前国内尚无运营商全面开展手机eSIM卡业务。苹果官网显示,在中国大陆,中国联通是唯一支持的iPhone eSIM的运营商,且仅支持激活型号A3518。
12日,iPhone Air将正式开启预售,应该怎样办理相关eSIM业务呢?9月11日,记者电话咨询了济南联通。
“需要开通eSIM业务的话,可以先登记,等官网有了消息,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您。”济南联通客服告诉记者。据其介绍,联通会在具备条件时启动业务办理,建议市民密切关注联通官网。
记者了解到,联通早在2017年年初就开通eSIM平台,同年4月上线eSIM独立号码业务,随后成为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试点的中国运营商。“配合联通手机号,一个手机号可插卡到手机,同时开通‘一号双终端’连接手表或者平板,实现一个号码在两个设备上使用。”客服人员表示,联通的eSIM卡目前主要用在智能手表上,而在智能手表上安装的eSIM卡是作为手机SIM卡的副卡形式存在的。
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相关手续已经提交给工信部,预计近期获得工信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将很快向用户开放包括iPhone 17在内的eSIM手机业务办理服务。
中国移动也提交了eSIM申请,获批后将会对外提供服务。中国移动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移动已支持eSIM手机业务办理,开放服务后将另行告知。
中国电信投资者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称,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向工信部发起开展手机eSIM卡业务的申请了,预计获批只是时间问题。
eSIM中国遇冷
安全与利益的双重考量
2020年,工信部陆续批复三大运营商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但在2023年,三大运营商却先后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宣布暂停受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的办理申请。直到今年7月,中国联通推出eSIM专区,才被视作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的信号。
eSIM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缓慢,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
运营商利益考量是首要因素。eSIM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意味着用户转网门槛降低,对用户控制力降低。
华西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eSIM手机端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作为偏存量消费级市场,手机侧的eSIM政策推进相较于物联网应用,仍需政策与产业多方协同推进。
安全风险是另一大障碍。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通过eSIM技术进行远程制卡、群发诈骗短信的案件同比增长高达37%。
eSIM的线上操作,增加了实名制监管的难度,为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注册手机号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eSIM可能导致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形成“利益联盟”,造成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日本曾经试图大力推广eSIM卡,最终却因为智能手机的竞争而搁置了计划,这给中国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技术配套和用户习惯也是影响因素。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插拔SIM卡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运营商如果要在手机端上eSIM的话,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新流程”。
随着iPhone Air的正式发售,eSIM技术将从可穿戴设备走向主流智能手机。
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亿台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到2030年将增长至69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
中国eSIM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芯片、模组、平台到终端的完整闭环。紫光展锐、翱捷科技等国产芯片厂商具备eSIM芯片量产能力,移远通信、广和通等模组厂商推出了多款eSIM蜂窝通信模组。专家认为,一旦政策松动,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头部厂商将迅速响应,eSIM终端市场有望迎来一轮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