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滚滚而来,却未能流入普通民众的口袋,资源富国的贫困困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经济陷阱?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却真实存在的现象——有些国家坐拥海量石油资源,政府通过出口石油获得巨额收入,但大多数普通民众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资源带来的财富似乎被无形的手截留,无法惠及寻常百姓家。
国际能源市场油价波动犹如过山车,直接决定着这些依赖石油出口国家的经济命运。油价高涨时,政府国库充盈;油价暴跌时,整个国家经济随之陷入困境。
这种将国家命运捆绑在单一商品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家称之为 “资源诅咒” 或 “石油诅咒” 。
资源诅咒的典型表现
资源诅咒这个概念最早由理查德·奥蒂教授在1994年提出,指的是国家无法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意外之财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反而往往不如那些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些国家普遍表现为经济平均增长率低、人口发展不足、贫富差距大与贫困问题严重。
俄罗斯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俄罗斯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70亿桶,天然气47.8万亿立方米,分居世界第八和第一。
2022年,全球12.6%的石油出口来自俄罗斯。政府每年凭借石油输出贸易就能轻松实现数万亿营收,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却迟迟上不去。
在莫斯科,很多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不到5000元人民币。在偏远的西北部地区,石油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也只有人民币2000元左右。
经济结构单一化陷阱
俄罗斯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是从苏联时代就遗留下来的弊病,特别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失衡的情况严重。
数据显示,1992—2020年期间,以油气资源出口为代表的俄罗斯第二产业,始终牢牢占据俄罗斯产业结构的3-4成。与此同时,轻工业比重在下降,采矿业和冶金等加工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产业结构原料化和低级化的趋势明显。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以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为主。1995—2020年期间,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品的出口比重从45%上升到75%。
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使得俄罗斯经济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异常敏感。2014年国际油价一路下跌跌破每桶40美元时,俄罗斯当年的GDP就缩水了近4%,经济陷入漫长衰退期。
腐败与利益集团
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腐败常常是导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透明国际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委托权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前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曾称腐败为癌症,要求所有国家努力提高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以降低腐败对社会的影响。
腐败使资源从穷人手中转移到富人手中、抬高商业成本、阻碍外国直接投资、耗尽公共支出、误导援助方向、破坏国家公平。
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利益集团,它们牢牢控制着这一行业的命脉,将利益囿于小圈子内,让普通民众难以分得一杯羹。
荷兰病的困扰
对任何国家来说,吸收大量石油美元都是个复杂问题,因为面临着棘手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这些国家往往在缺乏详尽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启动大型资本密集型项目,放弃更为明智的投资。同时大力扶持优先级较低的项目,增加巨额支出。
过剩的生产力导致通货膨胀上升,政府竞相吸收流动资金,从而放松对财务和合规的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货币升值,加速经济恶化,进一步导致非石油部门因汇率飙升失去竞争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兰病”,曾经导致荷兰的非石油部门几乎消亡。研究表明,石油部门繁荣后,由于非石油部门发展不足,常常导致经济失衡。
随着资本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蓬勃发展的石油部门从农业等不可或缺但利润较低的行业中夺走资本及劳动力,使这些行业陷入困境。
社会期待与福利压力
资源带来的意外之财也抬高了社会期待,不仅是国家机构,社会大众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中产阶级要求更多的社会支出,工会要求同工同酬,失业者要求创造就业机会。官僚机构应运而生,并迅速变得无效无能,增加外债及贸易赤字。
经济陷阱和“租金国家”逐渐形成——国家的大部分或全部收入都来自外国个人、公司或政府支付的租金。
这导致非石油部门萎缩,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进口数量和成本增加,用政治虚荣项目、补贴和福利支出来应对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外汇枯竭。
委内瑞拉就是典型例子。前总统查韦斯上台后推行高福利政策,导致许多人不用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助长了国内的奢靡和不思进取之风。
全国百姓都指望石油卖钱为生,不为未来打算。政府没有利用国际油价高、财政富裕的好时机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完全依赖石油产业。
地缘政治与外部压力
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还常常面临地缘政治和外部压力的问题。
委内瑞拉是典型的反美国家,而美国又一直把南美洲看成自家后院,自然对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狠狠打压。
委内瑞拉对抗美国的武器就是石油,但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美国及其中东盟友手里。
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和中东石油增产拉低国际油价,削减委内瑞拉的石油利润。同时对委内瑞拉石油禁运,导致委内瑞拉的石油更不好买,利润更低。
此外美国还通过扶持委内瑞拉国内反对势力进行军事政变,搞乱委内瑞拉局势。这些外部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困境。
摆脱资源诅咒的可能性
自然资源丰富并不必然导致资源诅咒。也有一些国家如挪威、加拿大和博茨瓦纳,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治理和国家机构,抵制腐败,打破了资源诅咒。
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细致的管理和坚定的决心可以引导国家经济走向正轨,避免资源诅咒的陷阱。
俄罗斯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他们不断呼吁“去石油化”,努力发展非能源产业,以期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
但要根治俄罗斯的“石油经济依赖症”并非一蹴而就。这种病根植甚深,已延续数十年之久,短时间内很难翻身。
俄罗斯虽然意欲“戒油”,却发现自己已深深陷入了这个泥潭,难以自拔。要彻底摆脱“石油经济依赖症”的阴霾,恐怕还需要漫长的道路。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摆脱资源依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努力。
挪威、加拿大和博茨瓦纳已经证明,资源诅咒不是必然命运。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治理、健全的国家机构和坚定的反腐措施,这些国家成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全民福祉。
俄罗斯意识到问题后呼吁“去石油化”,试图发展非能源产业。但转变数十年形成的经济结构谈何容易,他们深陷石油泥潭,前路漫长。
对于资源富国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地底下的财富,而在于如何建立能够合理管理财富的制度——这才是将黑色黄金转化为全民福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