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在此召开,研究加快推动医学中心建设发展工作。
这是市委常委会打破传统会议模式,一个月内第二次将会场“外迁”。在此之前,8月12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就曾“搬”到黄河北岸的起步区。
高频“现场办公式”会议,释放出济南市委以“一线视角”推动重点领域突破的强烈信号,也凸显出对重点区域建设的重视与战略期许。
此次重要会议选在医学中心,有何深意?在新起点上推动医学中心发展再上新台阶,济南又将有哪些新部署、新动向?
“先调研后开会”
打破常规会议模式
此次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以“实地调研+现场开会”的紧凑模式展开。
一天时间里,与会人员实地调研了医学中心片区重点项目,涵盖医、教、研、产多种业态;调研结束后,会议直接在医学中心召开,专题推进医学中心建设工作。
如此模式,并非济南市委常委会首次采用。前不久,市委常委会就将会场“搬”至起步区,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一度备受关注。
让决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连续推动“会议下沉”,将重要会议搬到项目一线、产业园区,目的就是以“沉浸式调研”掌握真实情况,以“靶向性议事”解决实际问题,让决策更贴合发展需求、更符合群众期待。
此次会议传递出清晰导向:在强省会建设的关键阶段,医学中心的建设进度与发展质量,已成为这座城市聚焦的关键要事。通过“会议下沉”,不仅能直观掌握医学中心建设的成效与瓶颈,更能以重要会议凝聚全市共识,推动形成支持医学中心发展的合力。
从蓝图到热土
医学中心加速崛起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建设,始于2017年的战略布局。
此后,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为医学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2018年1月,《国务院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济南国际医学中心。2025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量身制作”出台了16条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
作为省市共建的重大健康产业项目,医学中心是济南践行国家重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建设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按照规划,这里定位为“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聚焦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生物技术、数字医疗四大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以医为核心,医药、医工、医信、医养结合的医疗健康产业聚集高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承接京沪两地的高端医疗资源外溢,医学中心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济南丰富的医疗资源也是医学中心能够“大展拳脚”的有利条件。目前,全省一半以上的三甲医院和专科研究院所集聚济南,齐鲁制药、福瑞达、华熙生物等超过3000家医药企业扎根济南,现代医药成为这座城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
历经8年发展,这片曾经的城郊区域,从一张规划蓝图蜕变为活力迸发的医学新城——医疗硅谷核心片区汇聚高端医疗创新要素,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串联核心产业动能,民生及市政配套保障支撑园区运营发展,共同构建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格局。
八年蜕变
“项目为王”是硬核支撑
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全面进步,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
近年来,济南始终延续聚焦项目这一经济发展“牛鼻子”的工作思路。对医学中心而言,其加速发展也正是“项目为王”理念的生动实践。资料显示,医学中心片区累计开工项目62个;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
9月9日的实地调研发现,许多项目进展蓬勃。
以位于医学中心核心区域的医疗硅谷为例。这里构建了以质子重离子中心、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医学中心妇产医院、树兰(济南)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医疗服务体系,正提速打造国家级医学科学高地和医教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如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树兰(济南)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医学中心院区作为全省首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有力提升区域疑难重症诊疗能力。
精准医学产业园也令人眼前一亮。该项目是医学中心首个标准化转化医学产业园区。这里重点聚焦创新药及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产品及服务三大领域,吸引了上下游如生物化学、IVD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聚集。目前,已入驻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华银康、沃克海思等 40余家高技术企业。
沿着济齐路一路向西,医学中心还聚集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加速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和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培育。其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将承担我国北方各省市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治理、存储、开放、应用等,加快培育世界领先的千亿级数字健康创新产业集群。
这些重大项目以“强引擎”姿态带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强省会建设赋能添力。
锚定目标
增强医教研产协同叠加效应
当前,医学中心进入建设和运营并重的发展阶段。此次济南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目标明确——
坚定信心决心,发挥优势条件,锚定目标、找准方向、抓牢重点,坚持建设和运营“两手抓”,提高工作推进质效,增强医教研产协同叠加效应;
坚持问题导向,树牢“产出”意识,进一步优化工作体制机制,细化提升规划体系,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强化产业孵化和项目招引,在发展中逐步推动破解难题;
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促进创新要素协同,推动重点项目尽早落地达产,构建良好发展生态;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商业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持续释放片区发展动力活力……
从政策红利释放到创新平台打造,从项目攻坚提速到专业能级跃升,如今的医学中心发展早已超越建设一个片区的范畴,而是成为济南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强省会建设中撬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一项项务实举措扎实落地,这片充满活力的“医疗热土”,必将为济南乃至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健康动能”。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