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今日中国)
串糖葫芦、采摘果子、辅导功课、搬运物料……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机器人大会”)上,220家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了1569件产品。多种类展品各显神通,让人感叹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展会中一个个小片段共同拼凑出了机器人行业支撑实体经济运行,服务智慧生活,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机智”的解决方案的美好图景。
重塑新生态
很多人对娱乐节目中穿越火线的游戏并不陌生,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项十分惊险刺激的挑战,但对机器人而言,这更像一场精密的算法实践。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一款机械臂稳定快速地穿越着“迷宫”,展现了非同一般的高速度、高精度和高稳定性。新松品牌与文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哈恩晶介绍,此款机器人能实现±0.03毫米重复定位精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在拧紧锁附、装配组装、弧焊、涂胶涂油等环节大显身手,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汽车部件、轨道交通等行业。
此外,多款新松机器人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比如可在车间里实现自动化物流仓储搬运的AGV机器人,批量应用于锂电、半导体等行业。”哈恩晶解释道,“芯片生产环节对洁净要求非常高,用机器人完成生产线上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能有效降低污染风险。新松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并为国内半导体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很大支撑。”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交互,自主规划、执行饮水机接水全流程作业,展现了脑、眼、双手精确协作的能力(受访者供图)
大会现场,还有众多库卡、ABB、安川首钢等工业机器人优秀企业大秀“肌肉”,或是直接搬来汽车框架半成品展示最高负重3吨的重载搬运机器人,或是用机器人柔性凸焊系统,现场展示机器人抓取、上料、焊接全流程。五花八门的“才艺秀”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加速拓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中致辞表示,十年间,工业机器人向更智能、更柔性进化,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中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而相较工业机器人,对智能化要求更高的人形机器人亦展现出了飞速发展的态势。
天工机器人在跑步机上跑着马拉松,宇树机器人忘我地展示着舞姿,还有企业将机器人拳击赛、足球赛搬到了机器人大会现场。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情绪高涨地欢呼叫好。当然,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并非仅为大家提供娱乐,背后展示出的是机器人行业科创能力及产业实力的跃升。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人气爆棚,其展出的机器人可以做到“跌倒自主爬起”“精准落座、静态休憩”“快速奔跑”,自然的步伐和没有违和感的互动展现出了超高拟人度和卓越的性能。
众擎机器人为观众展示舞蹈表演(大会官方供图)
在众擎创始人赵同阳看来,人形机器人要做到既身轻如燕,又要有足够强的爆发力;既能进入工厂打螺丝,又能走进千家万户;既有工具属性又具备情绪价值。他表示,上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众擎机器人还需借助外力,今年就可以自主坐立行走,“下次我们会彻底脱离遥控器,甚至能跟着我在这里参展和上下楼梯”。
尽管各界都对人形机器人给予了高度关注,亦有一些亮眼成果,但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贵之提醒,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商业部署上仍然有限,真正的多用途人形机器人的实现还很遥远。“我们希望安全方面以及物流和材料处理能够成为早期开始着手的应用领域,这是我们的预期。”他说。
助力全民健康福祉
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正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成为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认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是人类正面临的三重挑战,“机器人行业能够帮助其他行业来提高他们的表现。”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园林分会场中,易维集控展出光伏智慧灌溉系统AI浇水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在机器人大会园林分会场活动中,易维集控(北京)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出的花箱引起人群的好奇,花箱配上光伏板能干什么?
这块体积仅相当于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光伏板,内部集成了数十项发明专利与逾10亿个数据因子。基于园林数字节水大模型,该设备可自主判断最佳灌溉时机与水量,实现智能精准灌溉。易维集控董事长石岩表示,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园林、高标准农田、沙漠治理等多个场景部署应用,覆盖全国22个城市,应用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其比传统灌溉节水超70%,养护成本节省40%以上,成活率提升超过95%。
“这不仅是一台节水设备,更是数据要素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对降本增效、节约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石岩介绍,公司已构建全国首个涵盖上千种植物习性的灌溉决策数据库,正致力于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复用的数据资产,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
在健康领域,香港首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港仔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加速布局。港仔机器人执行总裁覃晨透露,“我们将搭建配备体检设备和机器人的‘智能健康小屋’,云端大脑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后,由机器人解读体检报告并给出健康建议。”覃晨表示,该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护人员的短缺,并会在未来走进家庭,为社会医疗及养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区域协同加快行业发展步伐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创新,活力在于合作,未来在于共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如是说。
本届机器人大会首次设置香港展区,港仔机器人作为重点企业亮相。实际上,不久前该公司刚刚由香港上市公司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达闼机器人合资成立,致力在香港和内地合作推动通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和市场落地。
港仔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公共卫生、智能零售、智慧医养等领域(受访者供图)
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在达闼机器人多年技术积淀的基础上,港仔机器人聚焦智慧健康医检、智能巡逻巡检、智能康养服务等领域,迅速展开合作应用,成为区域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范例之一。
在“香港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论坛暨港仔机器人具身智能品牌战略启幕式”活动中,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积极支持企业在港发展智能制造和先进技术应用,推动本地工业向高增值化和智能化迈进,加快创科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为建构智慧城市、可持续城市和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港仔机器人不负众望,在不久前同香港某安保公司签下1千条机器人巡逻狗的大单,为打开香港市场、推动智慧生活迈出重要一步。覃晨介绍说,机器狗不仅可以单独完成指令,还实现了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进化。他解释道,这些机器狗有一个共同的云端大脑,可以互相协同配合巡逻巡检,比如互通巡检地点,避免重复工作等。正式“上岗”后,这些机器狗会覆盖学校、广场、写字楼、居民区等众多应用场景,火情、有害气体、异常入侵等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颁布的2025/2026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要提升优势产业,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并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筹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及举办首届“国际机器人大会”。
覃晨介绍,在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支持下,港仔机器人已正式入驻香港科技园,并成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后续会同香港著名高校合作,深化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希望尽快在香港构建产业生态,助力香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