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方凤娇 上海报道
被称为“瑜伽服中爱马仕”的Lululemon遇到了增长瓶颈。公司9月4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业绩不及预期。并且,Lululemon还大幅下调2025财年的全年盈利和销售预测,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表现不佳、产品执行问题以及关税成本上升。
受此影响,财报发布后,Lululemon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暴跌超15%。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平替”品牌不断涌现,对Lululemon业绩发展造成了冲击。
Lululemon首席执行官卡尔文·麦克唐纳(Calvin McDonald)也表示:“虽然没有哪个竞争对手对我们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但现在市场上有太多参与者。”
业绩不佳,继续下调预期
当地时间9月4日,加拿大体育用品公司Lululemon(纳斯达克证券代码:LULU)发布了截至2025年8月3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在第二季度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至25亿美元,其中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22%;利润为3.709亿美元,稍低于去年同期的3.929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增长1%;毛利润同比增长5%至15亿美元,毛利率下降110个基点至58.5%;摊薄后每股收益为3.10美元,上年同期为3.15美元。
9月5日早间,CEO卡尔文·麦克唐纳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休闲社交产品已经变得陈旧,没有引起消费者共鸣。”“公司过于依赖一些核心产品,例如scuba运动衫,而这些产品已出现需求减弱迹象。”
会前,公司方面还宣布,由于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核心品类执行力不佳和生命周期过度延长,导致公司错失了创造新潮流的机会;加之关税问题,下调今年业绩预期。
卡尔文·麦克唐纳表示:“我们在国际市场仍保持积极势头,但对美国业务和部分产品执行情况感到失望。我们已仔细评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并将采取必要措施优化产品组合,加速业务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Lululemon在6月曾下调过全年业绩预期,本季度再次调降。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净营收将在108.5亿至110亿美元之间,增长约2%至4%,低于此前预测的111.5亿至113亿美元,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12亿美元。
连锁经营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近年来,市场环境不太好,全球消费形势普遍不乐观。加之“平替”品牌的出现,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性价比来获得客户的青睐。
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数据上看,Lululemon增收不增利,其原因首先是整体经济不景气,消费下降;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客户被分流;同时,各行各业都在直接或者变相地打价格战,包括促销、买赠、满减等等,可能会导致营收增加但利润毛利率都降低。加之先入效应的影响,许多后来者的出现,会挤压其市场份额。此外,从成本端来看,现在社会上信息的来源粉末化。快手、两微一抖、小红书、B站等各种信息来源的涌现,导致信息流量广告费直线上升,这也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中国将成新店布局重点
就财报数据来看,Lululemon国际市场表现相对亮眼,尤其是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的重要引擎。
大中华区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达25%,按固定美元计算同比增长24%。同比销售额方面(可比销售额包括可比公司自营门店和电商净收入,可比公司自营门店已开业至少12个完整财月,或在大幅扩张后开业至少12个完整财月),大中华区同比增17%,按固定美元计算同比增16%。
其他国际市场板块,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9%,按固定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5%。
Calvin McDona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作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场,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25%,按固定美元计算增长24%。本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新开设了五家门店,并持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与体验提升品牌知名度。”
管理层还提及,2025年公司计划在美洲市场新开设约15家门店,其中近一半将位于墨西哥。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中,中国将成为新店布局的主要重点。
文志宏也认为,在中国市场,Lululemon在服装类的品牌里一直保持很好的增长态势,不仅受女性青睐,很多男性也都在购买他们的服装,其品质感确实是很不错。
以他的观察判断,Lululemon在中国市场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一方面,目前Lululemon在中国的主要市场是在一、二线城市,更往下沉的市场比如三线四线城市覆盖率还较低。这意味着在这些城市市场依然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另一方面,Lululemon也在不断扩充产品线,此前其通过瑜伽服的品牌吸引了大量忠实用户,消费者对品牌有很强的认同度。以此去延伸进行产品开发,有利于品牌市场增长。
对于2026年整体利润率的展望,公司管理层回应投资者称,目前正在积极规划,新品占比提升可能带来降价压力,公司会密切关注库存水平,根据新品销售表现及时调整生产,抓住增长机会。同时会继续聚焦正价销售,严格控制降价幅度。
“Lululemon独特的面料和缝制的技术,多数是代工模式,很容易流入市场。”因此,李维华强调,Lululemon需要在产品上形成技术壁垒,在商业模式上有优化,强化品牌的清晰定位,才能有机会守住王者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