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范宏韬
近日,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技成果发布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学术会议在前海成功举办。会议发布20项科技成果,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海洋科技“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60多家企业120多人参与对接。作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前海借此契机汇聚政、校、企多方力量,加速绿色智能航运技术落地,为湾区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谢晖晖在致辞中表示,在航运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船舶的智能化、自主化、无人化逐渐成为重要趋势,前海管理局希望能与大连海事大学以及各智能船舶企业、机构通力合作,共同研究智能船舶相关行业标准,完善深圳海上智能船舶管理规定,支持智能船舶应用新场景在前海先行先试。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前海力量。
深圳海事局副局长郭秀斌表示,大连海事大学系列创新成果与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下一步,深圳海事局也将继续深化与学校的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攻关、专业人才培养,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储备“创新优势”和“智力资源”。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在致辞中强调,绿色智能航运新业态、新模式正在重塑全球航运贸易发展格局。希望与深圳相关政企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赋能深圳海洋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为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贡献力量。
活动上,“高级海员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验室”现场正式揭牌,标志着去年3月在前海揭牌的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海员数据分析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
随后,大连海事大学与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等6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与深圳博海海事服务等7家公司共同签署《海员大数据平台共建与应用协议》。中合清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约代表徐涛介绍称,通过与大连海事大学签约,将其智能技术成果转化至企业两艘3000吨新能源船舶,打造“绿色动力+智能设备”的绿色智能船舶,预计明年3月下水,计划以前海大铲湾港区为母港,航线覆盖珠江西江流域。震兑工业智能有限公司签约代表介绍称,依托前海开展海洋技术测试,并计划申请智能船舶测试场地,进一步强化技术和应用在前海落地。
招商港口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朱伟达表示,近日招商港口与大连海事大学刚签署了合作协议,正是基于双方在推动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的高度共识。招商港口期待依托大连海事大学的科研等方面优势,共同开展智能港口运营、船舶能效管理、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在港口的实际应用,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示范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前海正构建绿色智能航运产业生态。已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涉海龙头企业,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并陆续落地魏桥佳达、欧卡智舶、天津昊野、光启星河、中欣新能等一批智能船舶企业。4月28日,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 AI 无人船 “海擎一号” 在前海湾成功启动运营测试,标志着前海着力打造的开放式 AI 无人船测试示范基地取得新突破。7 月 14 日,深圳首艘 5000 马力纯电动智能拖轮 “深港电拖 1” 轮在大铲湾码头入列,标志着深圳实现在纯电动船舶应用上 “零” 的突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业智慧绿色发展。8月26日,深圳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新联盟在前海落地,重点搭建“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的协同平台。
下一步,前海将持续发挥政策与产业优势,承接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开发、运营管理等功能,联合高校与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航运体系向“更智能、更绿色”升级,全力打造华南区域绿色智能航运核心节点,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前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