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佳节在微凉的初秋如期而至,这个源自星宿崇拜的古老节日,在2025年的东营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荣的新图景。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七夕节正逐渐从单纯的“中国情人节”向多元文化载体转变,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活力。
今年东营的七夕庆祝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创新融合。在东城街道文兴社区,居民们积极参与“相约七夕 乞巧时光”非遗体验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制作陶塑摆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这项活动不仅让居民体验了“乞巧”这一七夕传统习俗,更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东营市图书馆举办“鹊桥雅韵·七夕诗会”朗诵会,25位朗诵爱好者用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声音,在七夕佳节诠释爱情的美好。这些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活化传承,赋予七夕节新的时代内涵。
如今,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正在得到重新发掘和重视。七夕节最初是“乞巧节”,与劳动技能紧密相连,女子通过穿针引线、刺绣织锦的竞技,提升纺织技艺,为未来组建家庭、保障“穿衣”需求打下基础。这种“以劳动获认可、以技能求幸福”的逻辑,让七夕的爱情内涵更显扎实。在东营市的一些社区活动中,居民们通过体验非遗手艺、参与手工创作,重新连接了这种传统智慧。
婚恋观念的变化还在七夕活动中得到体现。东营市总工会举办了“会聚良缘 情定东营”2025七夕相亲大会,设立主会场和各分会场浪漫空间,为单身青年提供相识相知的平台。这种由官方组织的联谊活动,反映了社会对健康婚恋观的引导和支持。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开展“文明婚俗 幸福家庭”宣传活动,引导新人摒弃随礼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这些举措表明,七夕节不仅是浪漫的庆典,更是文明新风传播的重要载体。
七夕节从传统的“乞巧”习俗到今天的多元庆祝方式,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创新活力。如今的七夕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最后一个七夕促销包裹送达,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再次留下时代的印记,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在于其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心共振,在不断创新中延续着文化的血脉。(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