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小吃,葱油猪排绝对是刻在老弄堂记忆里的味道。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鲜嫩多汁的猪排,咬开时葱油的香气混着肉香直冲鼻腔,配米饭能多吃半碗。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藏着不少让口感升级的小技巧——选对肉、调准浆、炸好火候,在家也能做出比街边摊更惊艳的味道。下面就把这份试过十几次的配方分享给你,从选材到收尾,每一步都讲透细节。
做葱油猪排,选肉是基础。推荐用猪里脊肉旁边的“通脊肉”,也就是大里脊,这块肉纤维细、脂肪少,嫩度刚好,炸后不会柴。买的时候选厚度约1.5厘米的整块肉,不要切薄片,否则炸完容易干。如果买不到通脊,猪梅花肉也可以替代,但要提前剔除表面的筋膜,不然嚼起来费劲。肉买回来后先冲洗干净,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这一步很重要,水分太多会影响后续挂浆,导致外皮不脆。接下来是拍松猪排,这是让肉嫩的关键步骤。准备一根肉锤,没有的话用刀背也行。把猪排平铺在案板上,用肉锤从中间向两边轻轻拍打,力度要均匀,直到肉的厚度变成原来的1.5倍左右。拍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肉拍碎,目的是打断肌肉纤维,让肉更易入味,也更嫩。拍好后把猪排切成8厘米长、5厘米宽的块,方便食用,也能让后续腌制更均匀。
腌制是给猪排“打底味”的环节,葱油香气的基础从这里开始。准备一个大碗,放入猪排,加3克盐、5克生抽、2克白胡椒粉、1克糖——糖不用多,主要是提鲜,不会有甜味。然后切10克葱花,这里要用小葱的葱白部分,香气更浓,葱绿留着后面用。把葱花放进碗里,再倒10毫升清水,用手抓匀,让调料和葱花水充分裹在猪排上。抓的时候可以稍微用力按摩一下猪排,帮助入味,然后静置15分钟。很多人腌制时直接放葱,其实加少量清水能让调料更好地渗透进肉里,还能避免猪排变干。挂浆是让外皮酥脆的核心,这一步的比例要精准。准备一个盘子,放50克中筋面粉、2个鸡蛋、30毫升清水,加1克盐和少许葱花,用筷子调成糊状——稀稠度要刚好,能挂在筷子上缓慢滴落就行,太稀外皮薄,太稠外皮厚。把腌制好的猪排先裹一层干面粉,抖掉多余的粉,再放进面糊里,让两面都均匀挂上面糊。裹干面粉是为了让面糊更好地粘在猪排上,避免炸的时候外皮脱落,这一步别省略。炸猪排需要掌握火候,分两次炸更酥脆。锅里倒多一点油,油烧至六成热——判断方法是丢一小撮面糊进去,面糊能快速浮起来并冒泡,就是温度刚好。把挂好浆的猪排轻轻放进油里,一次别放太多,避免油温下降。保持中火炸3分钟,直到猪排表面变成浅黄色,捞出控油。这是第一次炸,目的是让猪排定型,把肉炸熟。等所有猪排都炸完后,把油温升高到八成热——油面微微冒烟,再把猪排放进去复炸1分钟,直到表面变成金黄色,捞出控油。复炸能让外皮更酥脆,还能逼出多余的油脂,吃起来不腻。最后一步是“点睛”,让葱油香气彻底释放。准备一个小碗,放20克葱绿碎、10克热油,淋出葱油——热油温度别太高,否则会把葱炸糊,六成热就行。把葱油淋在炸好的猪排上,再撒少许椒盐,就可以装盘了。如果喜欢更浓的葱味,还可以在复炸前把葱花撒在面糊上,炸后葱香会更突出。吃的时候可以搭配番茄酱或辣酱油,老上海的吃法大多配辣酱油,酸甜中带点咸,和猪排的香气特别搭。
这道葱油猪排的关键,在于“拍松、腌制、复炸”三个步骤:拍松让肉嫩,腌制让葱香入肉,复炸让外皮脆。试过用这个方法做的人,都说比外面买的好吃——没有添加剂,食材新鲜,吃着也放心。周末有空的时候不妨试试,炸好的猪排趁热吃,外皮咔嚓作响,内里鲜嫩多汁,葱香混着肉香,一口就回到老弄堂的午后。你平时做猪排有什么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把家常味做得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