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看!那辆小车有四个轮子还有‘翅膀’?好神奇啊!”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内,一群小朋友对一辆造型奇特的小车——一款具有道路行驶和空中飞行的能力的飞行汽车啧啧称叹。
园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高科技产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来临之际,5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关村街道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联合主办了“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24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海淀主场活动,活动上展示了众多与AI、元宇宙、VR、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相关的企业及其高科技产品,旨在让民众接触最前沿的科技,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变革。
活动分为开幕式、科普互动市集和演出活动。北京市科协二级巡视员张玉山、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开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市科委文化科技处(科普处)一级调研员李国光,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淼 ,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姜军,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主任唐谨,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海淀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鹏及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辖区中小学生、工作者、居民等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为新加入海淀“科技馆之城”的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据了解,“科技馆之城”是海淀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格局的重要举措,实验室、博物馆、图书馆等优质科普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科普“磁力场”,让科技场馆真正成为公众身边可接近、可参与、可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力量。截至目前,海淀“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共计55家。
开幕式上还启动了2024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海淀主场活动,标志着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
仪式结束后,张玉山一行参观了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本次主场活动选址于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不仅在于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在于此地见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的辉煌诞生。活动筹备时,便充分运用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纪念碑、卫星功勋设备以及水晶长卷场地等,已达到让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家精神的目的。
在园区的运星大道上,科普互动市集正在火热开展。市集上共有23家来自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相关学协会的单位设置展位,并采用互动体验、科学实验、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和体验科技产品。学生们有的戴上戴上VR眼镜畅游在虚拟现实;有的登上动感自行车在大屏幕上实时查看运动频率和路线;有的和家长一起在摊位前看着科普知识卡片,感受着前沿的科技能量。“哇,原来学习科普知识还可以这么有趣!”“这VR设备真智能,我们祖国的科技这么发达,我真自豪!”在亲身体验高科技设备和观看老师进行科普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连连发出赞叹。
晚上,演出活动拉开了序幕。开场傣族舞《竹林深处》中,舞者化身优雅迷人的孔雀精灵,轻盈通透,宛如徐徐清风拂去心中烦恼;民族舞《青玉案》带有异域风情,铿锵奇特的旋律似乎要带观众穿越到西域,感受古代中国的强盛和风情;中国东方乐团带来的古筝演奏《万疆》《渔舟唱晚》婉转悠扬,让文艺感和科技感在这里碰撞;氧气人声合唱团带来的阿卡贝拉人声合唱《红蜻蜓》《追光者》声音纯净剔透,在场观众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一起合唱。众多节目让大家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不仅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还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下一步,中关村街道将继续在海淀区科协的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把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建设现代强区高品质海淀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