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
行驶中的智能网联巴士。陈欢摄
现实道路在延伸,数字世界的“底图”也在同步生长。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登上智能网联巴士,车头屏幕实时显示着行进方向的真实路况:车辆、行人一经出现,便以等比例轮廓呈现在屏幕上——这辆自动驾驶车辆随之做出反应。
这一切背后,是车辆传感器、智慧路口和高精度地图的深度融合。近日,该示范区创新推出轻量化地图标准,已建成覆盖600平方公里道路的高精度地图底座,更新频率从传统地图的季度级跃升至周、天,有些要素甚至小时级别。
高精度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区别何在?
“最典型的比如说扩展车道信息。”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图应用高级工程师王艳介绍,“高精度地图不仅有车道,还包括地面标线、交通标志等及相关属性,是非常精细的车道级数据。可以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更高的安全冗余来保证它的安全通行。”
王艳说:“高精度地图可以增强传感器的感知边界。当车辆传感器受到光线、天气影响发生错误时,可以依托高精度地图来弥补,提前让车辆知道前方道路通向何方。”
精细化数据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冗余,保障车辆安全通行。高精度地图凭借更高的精度、丰富道路属性以及高频更新能力,为自动驾驶突破场景限制、应对复杂路况提供了全面底层数据支撑。
高精度地图和“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止于此。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示范区已建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实现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在车端,实现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八大类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放协同发展;在路端,率先定义标准路口建设方案,多措并举降低路侧建设成本;在云端,已建成全市统一云控平台,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车辆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各类服务;在网端,融合EUHT、4G/5G和C-V2X等技术,已开展车路云一体化、交管视频回传、车辆运行监管、远程驾驶等多种场景的测试和应用;在图端,开展众源更新、安全传输、在线审图等核心技术探索,打造高精度地图全流程合规应用北京方案。
记者了解到,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6个方面,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搭建国内首套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成果70余项,已有37家测试企业累计部署超1100台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4000万公里。
上述负责人表示,依托规模化的自动驾驶车辆、智慧路口、高精度地图部署,示范区将加速激活和释放时空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推进相关创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实现车路云一体化时空数据进一步发掘利用与商业闭环。(实习生陈欢对此文亦有贡献)